第724章 台北分館(2 / 2)

這東西賣給歐美博物館沒啥大問題,可盧燦是亞洲人,阿方索敢賣嗎?賣給對方豈不是給自己招黑?

所以,他在得知盧燦身份的第一時間,就將那份手稿給掩藏起來,死活不願拿出來。

小小遺憾很快就被衝散,兩人翻閱著盧燦這次在巴黎購買文物的名錄還有實物照片,已經不是震撼,而是連連搖頭--這家夥花錢真是……沒誰了。

東西確實好!

南宋李唐的《秋山飲牛圖》,宋官窯八角卷口盆、呂紀的《紅梅斑鳩圖》、王時敏的《太湖丘嶺圖》、戴震的《籌算》吳郡陸氏刻本、超格虔造供佛爐、陳洪綬的博古葉子、隋唐四係罐、楚國鼉鼓羞鼎、東瀛奧村政信的紅折繪、和中地區的老貨幣,還有大量的歐洲老貨幣等等,這些無一不是館藏精品。

更勿論還有十四件新鄭彝器,六件仰韶紅陶,數十件歐洲名家油畫,歐洲老銀器、玻璃器、老家具。

如果不考慮類別,盧燦這次法國之行購買的物品足以再開一家分管--博物館分館展出品如果不含雜項,一般不會超過一百二十件,七天一輪換,但在虎博,是三天一輪換。

如果要算上他在英國購買的物件……妥妥的足夠了。

東西確實好,可是這花錢……盧燦絕對是香江豪門第一敗家子!

兩人暗自咋舌,高興之餘也有壓力--博物館的內外部環境已經被創造的很好,如果再做不出頭,他們這些管理層麵子何在?

“阿燦,有考慮過去台島開設一家分館嗎?”李老爺子翻完這些照片後突然抬頭問道。

台北?盧燦一怔。

世界四大博物館都有分館,譬如大都會藝術館的曼哈頓分館,盧浮宮博物館的朗斯分館,後世的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在世界各地同樣有不少分館。大英博物館雖然沒有跨區域分館,但它們在新牛津大街,就是以“十大分館”的形式陳列。

開分館?貌似著急了些吧?

“這次英國運回去的藏品,第一批即將抵達香江。”

戴靜賢在旁邊補充道,“這些藏品想要麵世,太難,即便增開六家專項展館,三天一輪換,也需要整整一年時間才得以展覽完畢。你不覺得……有些可惜嗎?”

戴靜賢說的是事實--虎博開館時間不短了,可是庫房中的藏品,依舊有超過六成,未能展示。

這自然是損失。

隻是,開設分館,現在合適嗎?

此時,台島經濟正處於發展高峰,無限製的出口貿易讓市民的收入猛增,亞洲四小龍此時已經開始開上快車道,進入台島開分館,貌似還真是不錯的選擇……

港台雖然在很多時候,表現的很“一體化”,但畢竟不是每一位島民都有機會或者興趣來港島,更不用說參觀虎園博物館。如果能在台北開設分管,是不是有機會聚攏他們?

可是,盧燦同樣有擔心。

因為蔣複聰老爺子的關係,虎博與台北故宮的關係還不錯,時不時還會進行聯展。去台北辦分館,那就意味著直接和台北故宮唱對台戲。

對抗台北故宮,虎園博物館,做好準備了嗎?

另外,盧燦顧慮的一點就是,虎博正處於高速發展期,人手一直不夠用,開分館,人手真的夠用嗎?

盧燦撚撚手指,有些難以抉擇。

“阿燦,這次我和李老回港,與家中幾老商議過,開分館是早晚的事。”

戴靜賢解釋的說道,“虎園的麵積雖然不小,但全部規劃出來,大約也隻能開設六十加專館,再多就……不利於發展研究中心。”

他搖搖頭說道,“按照六十個專館的展覽麵積,虎園博物館最多容納的藏品數量不會超過三十萬件。當然,這其中不包含文本文件。”

“以現在虎園的入貨速度,達到三十萬件展覽品,大約隻需要五年時間。我們現在不去台北開館,難道要等到五年後?”

盧燦撓撓頭,當初拿下虎豹別墅,還以為麵積夠大,現在看來,還是小了!大坑一帶屬於港島繁華商業區,虎博想要拿到更多土地……不太現實。

虎博藝術研究中心的用地,肯定不能壓縮,它才是虎博未來的核心,那麼專館數量不足,豈不意味著,擺放在麵前的選擇隻有一個--開區域分館!

香江還是太小了!

“戴兄,那……台北的負責人呢?”這件事同樣很重要,盧燦無法不去關注。

“台北分館,隻展不研,所以分館館長要求無需很嚴格。”

戴靜賢笑著說出一個名字,盧燦的目光不由自主落在李林燦老爺子身上。

能讓楚臣出任分館,想來是這位老爺子的主意--楚臣的父親與李林燦關係莫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