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中國傳統文化之重,莫過於《周禮》之述。
“以工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至此,玉器與青銅鼎器,並稱為禮器二重!研究中華曆史文化傳承,離不開此二器。
盧燦如此鄭重的感謝,實在是……這又是一枚國之重禮!
這也讓讓凱思立吃驚,繼而大感興趣,“快說說,快說說,這裏麵有什麼故事?”
其他人都靜默下來,盯著盧燦,等候解答。
看看左右,盧燦將身後的沙發蓋巾扯下來,很厚實,鋪在玻璃茶幾上,阿欣伸手幫忙攤平。他這才小心翼翼的將這塊雙璜璧取出來,立起來,示意大家看正背兩麵。
沒錯,這塊直徑達五十四公分的超大型玉璧,是由兩塊半圓形的玉璜構成。
正麵琢刻上百個小篆體陽文,背麵則是遊絲毛雕的雲紋和獸麵紋。
“從結構上說,這是一塊雙璜璧,也就是……”
他示意阿欣幫自己扶住一塊,騰出一隻手,捧起另一半,“這種弧形的扁平玉器,稱之為玉璜,而這塊玉璧,是由兩麵玉璜構成的完整玉璧,稱之為雙璜璧。”
“雙璜璧在曆史上很少見,它需要很高的切工,否則傷害玉璧,得不償失。”
“玉璜和玉璧,都是中國傳統玉器中的‘六瑞’之一,都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禮。”
“這是它的珍貴處之一。”
盡管都很茫然,可從盧燦的講述中,大家都莫名覺厲,神色一下子虔誠起來。
這就是文化的感染力。
盧燦將手中玉璧平攤開來,又將阿欣手中的那塊,合上,形成紋飾、文字完整的一塊超大玉璧。
“這塊玉璧的珍貴之二,在於它的器形超大。”
“在中國古代現發現文物中,類似的玉璧,最大的直徑也不過是三十三厘米,而這塊玉璧的直徑超過五十厘米,絕對是目前所發現最大的高古玉璧。”
盧燦沒介紹他所說的最大玉璧是誰?
在心底抹抹冷汗。
嗬嗬,他說突嚕了,那是明年內陸發掘南越王墓時,出土的“大王璧”,直徑達33.4厘米。還沒出土的東西,你讓他怎麼說?
好在幾人都是外行,若是李林燦在此,一定會追問。
“它的珍貴之三,在於文字。”
盧燦的手指,在一枚枚篆書陽文刻字上滑過,一個個辨認——篆書雖難,可不是甲骨,他還是認識不少的。
“這上麵什麼文字?講敘的是神話故事?還是重大曆史事件?”最沒耐性的自然是凱思立,出言打斷盧燦的沉思。不過,對於他的這次“莽撞”,大家都表示理解。
盧燦抬頭笑笑,還真被這家夥蒙對了。
“這上麵篆刻的是一片文章。”
“文章?”
“對!是中國古代非常有名的一套記錄戰國時期文集,其中的一篇。所以,你說它是重大曆史事件的記錄者,也未嚐不可。”
“哦,你們可能不知道……”
“中國的戰國時期,也就是距今兩千五百年前到兩千二百年前的一段曆史。在這一時期,中國大地上有許多諸侯國,相互之間征伐不斷,因此叫戰國時期。”
“哇喲!”“上帝!”一幹人不約而同驚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