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福記當鋪(2 / 3)

如果這次,還無法扳回政治頹勢,楊家將會徹底退出果敢。

相信她也和楊啟誌達成某種協議。

所以這一次的楊家,表現得非常團結。

開門的夥計終於將柵欄上的鐵門打開,厚重的門吱吱呀呀的發出刺耳聲。這鐵板,還真厚!

“四少爺,還有兩位,請!”那夥計警惕性很高,即便楊坤已經介紹過,他依然半縮著身子靠在門板後,將鐵門拉開一條僅容一人通過的縫隙。

“這是阿希師傅,福爺爺的二弟子。”楊坤伸手向盧燦介紹。

他又問道,“阿希,阿榮師傅呢?”

“阿榮幫師傅搬東西呢。”怕楊坤不了解,他又解釋道,“今天太陽好,倉庫中有些物品需要搬出來,放在陰涼處透風。”

這位阿希師傅,年歲在三十左右,緬北漢人,一口流利的漢語,穿著長筒裙,短袖對襟衫,瘦瘦的,一副精明模樣。

“那你在前麵看店,我去後麵找福爺爺。”

楊坤揮揮手,帶著盧燦、王大柱與潘雲耕,往後麵去。

轉過照壁,空間豁然開闊起來。

會客廳和茶廳,有一道門,直通後院。

從客廳就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民居式的小院子,三麵都是瓦房,中間有一塊小天井。天井右側養著一顆粗壯的桂花樹。

一位白發老者,鼻子上耷拉著一副眼鏡,正在桂樹下的一張案幾前,手中拿著一把小毛刷,專心致誌的清理著一件銅器外部的綠鏽——南邊多雨,老銅器容易起綠鏽。

在另一邊,還搭了個簡易遮陽篷,下麵放了兩張條桌,條桌上擺放著十多件的金屬器。有些上麵已經開始上銅綠或金屬鏽色,確實需要清理。

老者手中的那件東西,引起盧燦的興趣。

很少見的商周銅器,器形低矮,有底托,型製很像加厚的銅缽,銅壁布滿鉚釘紋,這是用來防滑。

這是商周朝特有的銅器——瓿(讀‘不’)。

楊坤剛要開口,盧燦拉了他一把,對他擺擺手。

盧燦自己在工作期間,很不喜歡別人打攪。

楊坤點點頭,兩人放輕腳步,來到老者跟前。

這尊瓿器形厚重,敦實。腹部直徑約二十五厘米,口部與底部直徑相當,在二十厘米左右,上下內收。在肩部平均分布三枚獸首銜——可以拴上繩子,直接提起。

這獸首應該是傳說中的饕首,也就是饕餮的腦袋。

《呂氏春秋.先識》記載,“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商周銅器中的食器,喜歡鑄這類獸首。

老者擦拭的很仔細,先用軟毛刷,走一遍銅綠,然後用戴白色棉布擦拭。

擦的程序是先內後外,很細致。

盧燦一看就知道,這位老者是古董行的老梆子(行家裏手)——銅器的內部有凹坑,視線不好。白布先擦內部,可以避免由外而內擦拭帶進去的二次沾染。

新手可不管這些,拿著布亂擦一氣。

這就是細節,古玩鑒定和收藏水平的高低,就是由眾多類似於此的小細節決定。

“這是什麼?”楊坤看半天沒明白,抬頭問盧燦。

“瓿。”

“你也不知道啊?”他聽錯了,還以為盧燦說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