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此時要的便是盡快收服楊奉軍,為了讓楊奉軍中盡快隻遵從他一個人的聲音,徐晃不介意使用鐵血手段。至於假意投降什麼的,徐晃也壓根並不在乎,因為他知道,隻要自己這邊能夠壓下大部分的聲音,那麼此時已成籠中鳥的楊奉便再也回天無力,而那個時候,便有太多的時間來好好處理一下關於忠心度的問題了......
既然已經上船,那麼原先的楊奉心腹統領們便隻能緊跟住徐晃的步伐,他們心裏很清楚,心腹與心腹之間是不一樣的,正如在楊奉心中,他們遠遠比不上應偉一樣!即便楊奉最終得勝,那麼他們也絕對會被秋後算賬,既然如此,那便一不做二不休!一個個在策反楊奉軍的過程中分外的賣力!以至於徐晃很快的便收到一條條捷報,隨著越來越多的營部被納入麾下,徐晃便開始考慮起下一步的計劃了。
那晚在與劉協的商議中,徐晃便得知了王越的血淚史,當場拍胸脯保證絕對讓王越手刃仇人!所以除了張揚的河內郡外,王邑的河東郡同樣是一個不得不去考慮的目標,在楊奉中心營帳中閉目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理出個頭緒該如何在此時去為將來接受河東埋下伏筆。
就在這時,一人從帳外走了進來,此人徐晃認識,正是當他衝入大營開始策營時,率先向徐晃投誠的一名騎將。和徐晃原先一樣,被楊奉一直排擠在核心層之外,久而久之自然心生怨恨,以前與徐晃倒也有數麵之緣,叫做李述,官拜屯騎校尉。
就如同原先徐晃的越騎校尉一般,大家不要覺得,哇!軍中八校尉之一哎,可是我要告訴你的是,隨著黃巾之亂之後,大量軍功導致大量的將軍,原先在軍中管理中層的八校尉軍銜,反而成了低級軍官的代名詞!
幾乎所有不得楊奉重用,拋棄又覺得可惜的人,統統被拜以校尉軍銜,這怎能讓這些立誌建功立業的漢子不傷心?所以在見到徐晃奉皇命接受楊奉軍時,李述便第一個站了出來!
隻見李述在見到高坐的徐晃時,直接迎頭拜倒:“稟將軍,東營的兄弟們都已歸附將軍,效忠陛下!”
看著眼前跪著的李述,徐晃顯得微微有些驚訝,畢竟原先隻是想讓他盡量的勸降一些曾經同為八校尉的小頭目。
其實這事徐晃本來也是可以做的,但是他以後畢竟要直接統領此軍,一些必要的架子還是擺出來的,所以這時,李述便成了最好人選...可是沒想到整個東營居然都被他給搞定了,看到此人的辦事效率如此高效,徐晃計上心頭。
在短暫的安靜之後,徐晃示意李述起身,這時才好好的看了看這個以前與自己同級的屯騎校尉!
“勸降東營隻是小功,我這裏還有一份大功勞!卻是有些危險,不知李兄可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