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竹筒已到(1 / 2)

而今正是九月中下旬,累累碩果在新山村寓意著十分讓人幸福的收獲。因為此時已是忙月,原本清閑的季節,農人們終於再次忙碌起來。

雖然等待的時間漫長而讓人焦急,可是胡老頭那答應做好的竹筒,還是在五天之後托人帶了消息,讓張家過去取。

“胡叔,這東西這麼快就好了?”張學東得了消息,便立刻套了一輛架子車,興衝衝地就奔到了胡家村胡文家裏。

“學東啊,你胡叔啥本事沒有,可是吹牛這事也從來不幹。”胡文看這《酒仙錄》的現任傳人有點不相信,於是嗬嗬打趣,“你跟叔過來,就在南房那裏堆著。”

咦,新做好的竹筒不是應該先曬幹了再拿去用嗎,怎麼放在了南房裏?

張學東心裏納悶起來。因為按照他的經驗,鄉下的南房一派都是很少得到光照,陰涼淒冷的,這樣的房子一般都是炎夏解暑才好用,怎麼現在反倒該避免的時候,胡文卻把竹筒放在了那裏。

老木匠也沒有多注意張學東的表情,帶著他便進了自家的那間南屋。

南屋似乎是好幾年沒有住人了,屋子四壁都是土疙瘩,也沒再修繕修繕,支撐房頂的木頭也起了裂口,幹草從木頭間的縫隙裏強行擠了出來,似乎已經不滿意這麼幾年為這間屋子遮風擋雨的,打算向它們的主人抱怨幾聲。

張學東一心著急,也沒注意別的,隨便看了幾眼,目光便久久定格在了這間屋子的土炕上。土炕顯得單薄,上麵隻鋪著一張破草席,草席上麵便是那些讓他眼睛放光的竹筒。

“叔,怎麼把竹筒放這裏,不是應該先在院子裏通風好的地方,讓他多自然幹燥嗎?”

張學東明白竹筒做好,內部結構必定潮濕。

上次他是急用,所以做好了那支竹筒,頂多在太陽底下曬上幾小時,而現在,這麼批量的竹筒,他可不敢開玩笑再瞎整。

“你去摸摸炕頭。”老木匠也沒有解釋,隻是讓眼前這個略帶困惑的年輕人自己去尋找答案。

“炕是熱的。”張家後人摸了一把,心裏小聲嘀咕,“難道這些竹筒是用這炕裏產生的熱氣,烘幹的?”

老木匠看這年輕人雖然按著他的吩咐,在炕頭摸上一把,可是那眉頭還是緊緊皺著,於是嗬嗬笑著開始解釋起來。

“這竹筒,采用羽竹製作而成。按常理,是應該在成型後,鋪在太陽底下晾幹,是不?”老木匠說著,看了一眼張學東,那張家後生此時認真地點點頭。

“隻是,有一點你忽略了。不論是什麼木材,如果是在太陽底下直接曝曬,那麼必定會產生或大或小的裂紋。這在一些平整而麵積大的板材而言,也沒什麼,因為如果不這麼做,那一套家具成型後,就是這晾幹一項就得好幾天。”

“可是竹筒就不同了。它的表麵積本來就不大,如果采用傳統日光曝曬的法子,即使是小裂紋,也會一道不可忽視的傷害,尤其是還要用它裝酒,這到時候萬一裂紋大了,根本不可能完成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