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香奈兒服裝的重要資源整合。香奈兒品牌被認為是典雅的標誌,設計和生產仍然是最為關鍵的流程,相應的重要資源表現為具有傳承性和創新性的設計師,以及把設計師設計變成精致服飾的作坊或工匠。
從設計師方麵看,1913~1971年加布裏埃·香奈爾(Gabrielle Chanel)本人擔當設計師,建立了自己的傳統;1978~1983年有三個設計師菲利普·吉布爾熱(Philippe Guibourge)、讓·卡佐邦(Jean Cazaubon)和伊馮娜·杜德爾(Y-vonne Dudel);1983年至今卡爾·拉格斐爾德擔當香奈兒的設計師。繼任者一直堅持香奈兒傳統基礎上的創新。發現並保持傳統並非易事。傳統在於保留香奈兒美學和倫理的不變元素。美學的不變元素包括:(1)雙C在香奈兒服裝的扣子或皮件的扣環上;(2)菱形格紋不斷被運用在香奈兒新款的服裝和皮件上,以及手表的設計上,“matelassee”係列,K金與不鏽鋼的金屬表帶,形成立體的“菱形格紋”;(3)山茶花除了被設計成各種質材的山茶花飾品之外,更經常被運用在服裝的布料圖案上。倫理的不變元素包括:(1)對當時女性服裝典型符號的拒絕,如1926年的水兵雷帽,1956年的鑲邊粗呢套裝和金色腰帶等;(2)使用的樣式和布料與當時女性服裝潮流相對立,設計靈感來自於工作裝和男士裝,結果造就了女性的奢侈服飾。
從工匠方麵看,香奈兒公司組合了諸多的傳統工藝作坊,有人稱之為香奈兒的七顆星。
Lemarié羽飾坊(1996年納入香奈兒)。在1880年之前,所有帽子都會加上羽毛裝飾,André Lemarié的祖母Palmyre Coyette便成立了這家羽毛裝飾工作室,自此在時裝界叱吒數十年,成為法國頂尖的羽毛大師。而今,香奈兒所選用的南非兀鷲、天鵝、孔雀和鴕鳥等珍貴羽毛,經過染色、修剪、卷毛和壓碎後,都成為時裝的裝飾要素。Lemarié先生是Karl Lagerfeld心目中的“山茶花之王”。可可·香奈兒率先推出山茶花作品,其後再演變成為斜紋軟呢、皮草、緞、蟬翼紗、塑料甚至紙板材質,無論指定選用什麼材料,Lemarié每年都可按照訂單供應20000朵山茶花。
Lesage刺繡坊(2002年納入香奈兒)。Lesage的故事始於1858年,當時查爾斯·F·沃斯剛成立首間高級定製服沙龍,並且將刺繡技巧了得的Albert Mi-chonet招致麾下。1949年,20歲的Francois Lesage在父親逝世後接掌家族業務。經過50年磨礪,他的刺繡工夫已爐火純青,2002年加盟Chanel之後,仍舊是時裝界大鱷的首選刺繡供貨商。卡爾·拉格斐德每季推出新係列,都會將設計草圖和構圖交給Lesage加上刺繡。其中,耗用2000個小時製作的Coromandel連身裙便成為1996年度和1997年度秋冬係列的焦點。Francois Lesage和他的設計師及刺繡師隊伍會為每個高級定製服係列製作大約100個新樣本,他們自1858年至今已製造了4萬個樣本。1996~1997年度香奈兒的秋冬係列中那身奪人眼球的Coromandel連身裙,正是Lesage的傑作,耗用了Lesage刺繡工人2000多個小時。該作坊擁有超過60噸的珍貴材料,包括從1870年保存至今的閃光水晶、20世紀的圓拱形寶石、萊茵石、玻璃珠等。
Massaro鞋履坊(2002年納入香奈兒)。過去50多年來,無論是瑪薩舞台或大銀幕明星,腳上的鞋履再漂亮,也及不上係出鞋匠名門的雷蒙德·瑪薩羅(Raymond Massaro)。瑪薩羅鞋履坊於2002年納入香奈兒旗下,全力為香奈兒高級定製服係列和高級手工坊係列設計樣本鞋,並繼續與Christian Lac-roix、John Calliano等品牌合作,同時亦為其他顧客度身設計鞋子。過去多年來,工坊堅決保護一貫的製鞋程序。每款型號均采用山毛櫸木材製作鞋楦,再用修整皮革製造鞋型。
Michel製帽坊(1997年納入香奈兒)。奧古斯特·米歇爾(Auguste Michel)於1936年創立House of Michel,1968年邀得兩名女裝帽設計師皮爾(Pierre)及克勞迪恩(Claudine Debard)加盟,公司隨即獲多個頂尖時裝品牌指定為品牌服飾設計女裝帽。1975年,奧古斯特·米歇爾靈機一動,萌生重用古老織草機的念頭。Pierre Debard於是著手培訓新一代工匠,並且向多名頂尖設計師推銷新款的草織帽。皮爾卡丹率先采納新設計,其後迪奧、紀梵希及伊夫·聖羅蘭亦相繼跟隨。不管時裝大師們的設計構思如何天馬行空,例如選用最稀有的稻草、奇特的折層或緞質、絲絨、氈絨或皮革等,馬歇爾都可一一滿足他們的需要。
Desrues紐扣坊(1985年納入香奈兒)。工坊位於法國的歐伊塞區域,160名技巧卓越的員工們操作著機器來鑄造、雕刻、染色、雕琢、上琺琅或拋光香奈兒紐扣以及珠寶。銅、銀、珍珠母、黑玉、木材、樹脂以及酪蛋白裝飾著每天從小工廠製造出的大約4000顆紐扣。在所有卡爾·拉格斐德的設計係列中,從趾環、手腕到手鐲、發飾以及腳踝鏈、臂鏈,都要歸功於科技與工坊工人的才華結合,一年8次呈現出至少100種設計。
Goossens珠寶坊(2005年納入香奈兒)。Goossens珠寶坊擅長將金、銀、銅質金屬鑄造為特殊的珠寶與飾品。1950年由羅伯特·戈森斯(Robert Goossens)創立工坊,現由兒子帕特裏克(Patrick)負責經營。因為與香奈兒合作,這位年輕的珠寶工藝師毫無後顧之憂地使用金、銀、非珍貴金屬、貴寶石、石英、木材、玻璃、馬賽克等各式材質,調製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新作品。巴黎世家、伊夫·聖羅蘭都定購他的前衛的配飾,妖蘭、迪奧、馬克博昂(Marc Bohan)、讓·路易·萊雪(Jean Louis Scherrer)、索尼亞、裏基爾(Sonia Rykiel)也請他設計珠寶與香水瓶。
Guillet花飾坊(2006年納入香奈兒)。始創於1896年,一直是家庭式經營的“花卉配件”工藝坊,早期專為劇院和電影院製造花卉裝飾。在過去25年,創辦人的孫女及Guillet行政總裁馬塞勒·盧布拉諾—約特(Marcelle Lubrano-Guillet)把業務逐步擴展至時裝界,為不少設計師製作花卉配飾,包括Yunko Ashida、巴黎世家、索尼亞·裏基爾、伊曼紐爾·溫加羅(Emanuel Ungaro)及香奈兒等等,也不乏年輕的設計師。
這些作坊都是傳統工藝和手工製作,對於定製業務來說是不可缺少,因此有效整合已有的這些短缺資源是非常重要的。
從兩個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應該把有限的資源用於最為關鍵的流程保障上。對於奢侈品來說,設計、生產和銷售各個環節都很重要,但是核心還是品牌傳統的延續和品牌內涵的補充創新,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藝術總監,他既負責產品的設計,又負責品牌風格在店鋪、廣告、發布會等方麵的延續。另外,起關鍵作用的就是工匠的培養和組合,他們有些是一個人的身份存在,有些已作坊的形式存在,與這些重要而稀缺的資源形成聯盟對於奢侈品的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