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萊斯的發展,使一些奢侈品製造商不僅是在奧特萊斯銷售過季、斷碼和積壓的產品,而是專門生產用於奧特萊斯銷售的新產品,其質量和款式不及專賣店和百貨商店的同品牌產品,但是價格確實相當的低廉。這是奢侈品製造商店另外一種生財之道。
(3)機場免稅型——DFS環球免稅店。1960年11月7日,美國人查爾斯·菲尼(Charles Feeney)和羅伯特·米勒(Robert Miller)創立DFS環球免稅店。DFS最初在香港經營,而後擴展到歐洲和全球各地。業務拓展到機場外的免稅店和大型市中心店,成長為世界最大的旅遊零售商。1996年,LVMH公司收購菲尼先生和兩個其他股東的股權,今天與米勒先生共同擁有DFS。
DFS機構遍布世界,在世界各地的辦公室,DFS環球免稅店,機場店及其他商店有6000多名員工。公司總部設在香港,全球采購部門設在舊金山,全球財務部門和信息技術部門則設在新加坡。
DFS在全球按地區設有兩個營運中心。美國區總部在檀香山,包括關島、夏威夷、帕勞、塞班島和美國大陸。亞洲區總部在中國香港,運營部門遍布澳大利亞、巴厘島、中國(北京、上海、海南、香港、台灣、澳門)、韓國、新卡拉多尼亞、新西蘭、新加坡和東京及衝繩島。
從1995年在關島開業的第一家DFS環球免稅店到2007年在澳門開設的86000平方英尺的新店,環球免稅店市內店一直是公司成功的要素。截至2008年底,DFS一共有13家大型綜合環球免稅店,麵積從約20000平方英尺到175000平方英尺不等。這13家店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奧克蘭、巴厘島、凱恩斯、黃金海岸、關島、中國香港(2家)、檀香山、衝繩島、塞班島、新加坡、悉尼和中國台灣。這些店的共同特色是銷售世界最著名、最受歡迎的名牌產品,既有得到承認的大牌產品如卡地亞、香奈兒、古琦、路易威登和蒂芙尼,也有新興品牌如寶緹嘉、璞琪和傑尼亞。這些品牌基本為三類:美容化妝品、奢華精品、華貴皮具和服飾。
3.中國奢侈品購物中心
中國購物中心的招牌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主要用於星級酒店附設的商場,例如北京昆侖飯店的昆侖購物中心,主要服務於飯店客人。90年代初期,一些獨立零售設施開始使用購物中心作為名稱,如北京西單購物中心、賽特購物中心等。但是,名副其實的購物中心的出現,應該是在90年代後半期,而適合奢侈品購物中心的發展應該是21世紀後的事情了。其典型代表為北京王府半島酒店購物中心、北京國貿商城購物中心、上海恒隆廣場購物中心、北京金融街購物中心和燕莎奧特萊斯購物中心等。
(1)北京王府半島酒店。王府半島酒店精品廊,是中國酒店型奢侈品購物中心的典型代表。王府飯店1989年開業,1997年重新裝修。由半島集團接管王府飯店後,專營奢侈品的王府精品廊應運而生,也就出現了奢侈品專賣店。半島除在世界各地經營豪華酒店外,還經營香港最著名的購物場所一半島酒店購物廊。1991年,傑尼亞在王府精品廊開設了中國大陸第一家專賣店,成為首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男裝奢侈品牌。一年後,路易威登專賣店也在王府飯店開幕。王府半島酒店成為北京奢侈品最早的彙集地,許多奢侈品品牌的中國首家店開在這裏,至今仍然有著重要的地位。王府精品廊薈萃50家世界頂級品牌,分別分布在大堂層、地下一層和地下二層。王府精品廊設有以下品牌的專賣店:鐵獅東尼(A。Testoni)、巴卡萊特(Baccarat)、巴利、巴寶莉、寶格麗、卡地亞、切瑞蒂(Cerruti 1881)、香奈兒、寇茲、迪奧、杜嘉班納、多默伊(Dormeuil)、愛斯卡達(Escada)、愛斯卡達運動(Escada Sports)、艾特羅、Frames Optical Gallery、弗雷蒂(Frette)、奇安弗蘭科·費雷(Gianfranco Ferre)、範思哲、吉凡克斯(Gieve&Hawkes)、阿瑪尼、喬治·延森(Georg Jensen)、紀梵希、古琦、哈利·溫斯頓(Harry Winston)、愛馬仕、雨果波士、嬌韻詩(Institut Clarins)、高緹耶、高田賢三、浪凡、Laurel、瓏驤(Longchamp)、路易威登、伯爵萊利(Pal Zileri)、伯爵、普拉達、菲拉格慕、索尼亞·裏基爾(Sonia Rykiel)、聖約翰(St。John)、蒂芙尼、楚沙迪(Trussardi)、範瑟絲(Versus)、沃芙德(Wolford)、溫加羅(Ungaro)等。
(2)北京國貿商城。北京國貿商城是中國早期奢侈品購物中心的典型代表。1990年8月開業,是率先引進品牌專賣店的購物中心。經2000年改造擴建後,總建築麵積6萬平方米,營業麵積為3萬平方米,分為地上兩層和地下兩層。近200家專賣店包括:國際精品、服裝服飾、中西餐飲、娛樂健身、禮品玩具、郵政快遞、銀行等。國際精品包括諸多的奢侈品品牌。
(3)上海恒隆廣場。上海恒隆廣場是21世紀初期中國奢侈品購物中心的典型代表。2001年7月14日開幕,眾多世界頂尖品牌專賣店彙集於此,有些是中國大陸的首家專賣店甚至旗艦店。恒隆廣場是浦西第一高樓,高66層,288米,其中相當部分是辦公樓,商場麵積為5.5萬平方米。雲集來自世界各地頂尖時尚品牌,包括愛馬仕、路易威登、卡地亞、香奈兒、迪奧、賽琳、愛斯卡達、寶格麗、芬迪、羅意威、普拉達、範思哲、浪凡、伯爵、卡沃利(Just Cavalli)、藍色情人(Blumarine)、雨果波士、DAKS、DKNY、邁克·柯爾(Michael Kors)、BCBG、麥絲瑪拉等。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恒隆廣場與高檔品牌較為集中的中信泰富廣場、梅龍鎮廣場比鄰,三者相互烘托,使南京西路成為耀眼的“金街”。
(4)北京金融街購物中心。北京金融街購物中心是現代中國奢侈品購物中心的典型代表。2007年9月16日開業。由實力雄厚的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金融街購物中心有限公司全麵持有,仲量聯行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從地下一層到地上四層,彙聚了超過140家國際名品名店,路易威登在這裏開設了城西首家形象店,在其品牌影響力下迪奧、古琦、傑尼亞、雨果波士、範思哲等諸多國際頂級品牌紛紛入主,迪奧·桀傲(Dior Homme)也在此開設了北京首家時裝精品店,香港著名百貨商店連卡弗也入駐購物中心。其環境毫不遜色於世界最為奢華的購物中心,室外景觀花園的綠地流水連結至購物中心自然空間內,店堂突破傳統的5米層高,室內街道式的店鋪布局以及獨特的通透回廊設計和建築中央300米長的巨大透明穹頂為購物中心內部引入自然光,傾瀉而下,讓休閑區陽光明媚,室內與室外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這些能夠給消費者一種全新愉悅的購物體驗。
(5)北京燕莎奧特萊斯購物中心。北京燕莎奧特萊斯購物中心位於北京東四環路工大橋邊,A座和B座分別於2002年12月18日和2003年11月28日開業。燕莎奧特萊斯購物中心是燕莎友誼商城的第一家直屬分店,也是國內第一家奧特萊斯品牌直銷購物中心,麵積達3.5萬平方米,經營著國內外著名品牌的下架、過季商品,共有200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包括範思哲、傑尼亞、卓凡尼·華倫天奴、巴黎世家、斯巴托、寶姿、鱷魚等。2006年的銷售額達到9.4億元,年度效益增長率達40%,單日最高銷售額達743萬元。2007年12月二期開業,總建築麵積達到12萬平方米,已經成為輻射京、津、冀等地區消費者的周末購物中心,外地顧客的消費量占銷售總額的1/3.
(6)北京賽特奧特萊斯購物中心。2009年7月25日,由北京賽特百貨有限公司經營管理的名品折扣購物中心——北京賽特奧特萊斯隆重開業。北京賽特奧特萊斯項目是中國巴黎春天百貨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北京賽特百貨有限公司經營管理的大型精品折扣店,項目位於朝陽區東五環外香江北路(崔各莊鄉馬泉營村),總占地麵積400畝,總開發麵積15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占地麵積150畝,開發麵積4萬平方米。它以歐美小鎮建築風格打造最純正的美式奧萊商業街道,各商鋪之間緊密相聯,形成一個集購物、文化、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大型、完備的商業空間。每個品牌都在自己的專屬區域內,營造出與精品店無差異的品牌氛圍,店內折扣商品絕大部分為近兩年內的係列,令消費者在以超低價格購買到心儀已久的商品時,真正體驗到“大品牌,小價錢,平價享受高品質奢華生活”的滿足感。
(7)上海青浦奧特萊斯購物中心。上海青浦奧特萊斯由百聯集團創辦於2006年,位於滬青平高速公路趙巷出口處200米,擁有250餘家商鋪、450多國內外品牌。青浦奧特萊斯共分為3個區域。A區主要經營國際一線服飾品牌,有阿瑪尼、BCBG、康納麗(Canali)等眾多一流世界級品牌。B區主要經營國際知名運動休閑品牌、國際二線品牌及國內品牌,進駐的有阿迪達斯、貝納通、CK、苛羅蒂雅(Cordier)等。C區為餐飲休閑娛樂區。
7.4 奢侈品店鋪適宜的百貨商店
無論是開設專業店,還是開設專櫃,百貨商店都是奢侈品必選的店鋪。同時,在百貨商店的經營業績中,奢侈品也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因此,奢侈品和百貨商店像連體嬰兒一樣不可分離。但是由於百貨商店的分化,對於奢侈品的適應性也存在著很大的區別。
1.世界奢侈品百貨商店
在西方各國,人們很容易在諸多的百貨商店中看到奢侈品品牌。但是,隨著百貨商店的差異化,高檔百貨商店開始專門經營奢侈品,中檔百貨商店部分經營奢侈品,而大眾百貨商店中的奢侈品變得可有可無。2008年,美國《福布斯》雜誌曾經評選出全世界10家服務最尊貴的奢侈品商店,包括美國的巴尼斯(Barneys)、波道夫·古德曼(Bergdorf Goodman)、內曼·馬庫斯(Neiman Mar-cus),英國倫敦的哈維·尼克斯(Harvey Nichols),意大利米蘭的芮妮·喬薇拉(Rene Caovilla),法國巴黎的春天百貨(Printemps),日本東京的普拉達旗艦店,美國弗羅裏達州拜港(Bal Harbour)的夢克雅寶,美國洛杉磯的(Kaviar And Kind)和香港的Joyce。其中有的是百貨商店,有的不是百貨商店,我們選擇其中的奢侈品百貨商店,在補充一些其他的奢侈品百貨商店進行介紹。
(1)美國的巴尼斯。美國巴尼斯百貨店的全稱為巴尼斯紐約(Barneys New York),是瓊斯服裝(Jones Apparel)集團所屬的高檔百貨商店,該集團旗下還擁有巴尼斯CO-OP百貨店,兩個品牌百貨店被集團通稱為奢侈品店業務(Luxury Stores),截至2006年底共有百貨店27家。巴尼斯紐約創立於1923年,如今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精品百貨商店。它以男女服裝、服飾品及鞋子為主力商品,其他還有家居、文具、童裝等,許多商品是巴尼斯紐約的設計師設計的自有品牌商品,此外,還有諸多歐美日等地的著名設計師品牌作品,例如阿瑪尼、普拉達、範思哲、吉兒珊德、馬克·雅可布(Marc Jacobs)、寶緹嘉、伊夫·聖羅蘭等頂級品牌,大約70%的商品是從意大利直接進口。
紐約店位於麥迪遜大道和61街交界處,一座有百年曆史的老建築物。雖然位於紐約最繁華的商業街,但位置並不在主要街道的街角,所以門口的人流與熙熙攘攘的第五大道相比要少得多。門麵上沒有太多的裝飾,隻是一麵紅色的、細長的、寫著“Barneys”的旗子高高豎起,在灰色的石頭牆麵映襯下,從很遠就可以看見。
整個賣場按照男裝店和女裝店被分為兩個部分,每部分又為9個樓層,主要銷售化妝品,男/女裝、鞋、服飾等。女裝店一層主要銷售化妝品、服飾,男裝店一層主要銷售外套、襯衫、領帶、太陽鏡等,按照商品品類進行陳列和銷售。
男裝店的三層,女裝店的二層至五層,全部是設計師品牌服裝和鞋,主要以比較正式或比較經典的服裝為主,售價較高,例如女裝零售價格在幾百美元至三四千美元。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例如阿瑪尼、雨果波士、寶緹嘉、普拉達、巴寶莉、杜嘉班納、範思哲、紀梵希、吉兒珊德等都有銷售。但更多的是我們還不熟悉的幾十個設計師品牌係列,以及“Barneys New York Collection”的自有品牌服裝產品。六層至九層主要銷售內衣、休閑及運動服裝、家居、工藝品和童裝等。彙集諸多的高檔設計師品牌,是這家百貨商店體現奢侈性的重要特征,藝術化成列,具有博物館氛圍。
(2)美國的波道夫·古德曼。在紐約第五大道和第57街交界處的754號和745號,並列著波道夫·古德曼的男士店和女士店。這裏的商品檔次很高,價格水平也令人望而卻步。2008年,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的波道夫·古德曼高級百貨公司擊敗了內曼·馬庫斯、諾德斯特龍、巴尼斯紐約和布魯明戴爾(Blooming-dales),當選為全美最具聲望的奢侈品零售商。紐約奢侈品協會的調查顯示,偏愛這家店鋪的顧客特征為:年齡在50歲以上,年淨收入在15萬~19.9萬美元之間,個人淨資產在100萬美元以下的女性,該店商品品質以及對於顧客服務的關注程度也備受讚譽。
女士店包括地下一層和地上七層。地下一層為化妝品、護理品等,地上一層為手袋、珠寶、太陽鏡等,二至三層包括著名設計師和前衛設計師的品牌,四層為服裝和晚裝等,五至七層有運動服裝、鞋、瓷器、圖書等。
男士店包括三層,一層包括襯衫、領帶、珠寶、鞋、家具,即奢侈品運動裝等,二層為運動裝、戶外休閑裝和正裝等,三層為設計師品牌。
(3)美國的內曼·馬庫斯。
內曼·馬庫斯是內曼·馬庫斯集團旗下的、以經營奢侈品為主的高端百貨商店,在美國已經有100多年的發展曆史。到2007年,內曼·馬庫斯集團的店鋪數量達到了39家,其中有37家內曼·馬庫斯店和2家波道夫·古德曼店,成為目前美國營業業績最好的、以經營奢侈品為主的高端百貨商店。2007年銷售收入43.9億美元,同比增長6.2%。商品主要包括化妝品,男/女裝、服飾/手包,珠寶及家居用品,基本上按照品牌陳列。仔細看來,這裏包括了巴寶莉、普拉達、華倫天奴、阿瑪尼、愛斯卡達、珂洛艾伊、芬迪、迪奧、杜嘉班納等近30個頂級品牌的服裝/服飾產品,售價從幾百美元到二三千美元不等。更重要的是,還有設計師係列(Shop by Designer)和趨勢係列(Shop by Tend)的品牌服裝,被陳列在顯著的位置。
內曼·馬庫斯提供的服務項目主要包括禮品包裝、托運、商品修改等,有意思的是,Neim內曼·馬庫斯還提供婚禮的谘詢服務。當顧客確定由Neiman Mar-cus籌備婚禮時,他們就會提供禮品選購、婚禮指導等係列個性化服務,許多婚禮用品、禮品采購可以在網上完成。當采購額達到2000美元時,則會自動為該顧客開通Neiman Marcus俱樂部賬戶,並提供20個月的免息期。此外,還開通專門的免費婚禮服務電話。
(4)美國Saks Fifth Avenue。
SAKS第五大道百貨公司(Saks Fifth Avenue Stores),在美國24個州分布60多家店鋪,位於紐約第五大道和50街611號的店鋪為其旗艦店。它以經營侈品聞名於世。商品組合中包括諸多傳統和新型的奢侈品品牌,如路易威登、奧、阿瑪尼、香奈兒、杜嘉瑪納、菲格拉慕、古琦、唐娜·凱倫、CK、拉夫勞倫、朱迪恩·雷伯(Judith Leiber)、普拉達、愛斯卡達、卡洛琳娜·海萊(Carolina Herrera)、奧斯卡·德拉倫塔(Oscar de la Renta)、聖約翰、伊夫·羅蘭、托德斯、傑尼亞、麥絲瑪拉等。
商場共有十層,一層為飾品、化妝品和珠寶首飾等,彙集了全球頂級的奢品牌;二至三層為設計師品牌,彙集了大家熟知的奢侈品品牌設計師和不熟知設計師品牌;四層為經典和現代的服飾品,以及戶外休閑裝;五層為縫製服務改製,棉布世界等;六至七層為男士用品;八至十層為餐飲、沙龍等。
(5)美國諾德斯特龍(Nordstrom)。
諾德斯特龍創立於1901年。2006年其營業額達85.6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了10.8%,毛利率37.5%,每平方英尺的銷售額為393美元,年存貨周轉為5.06次。
諾德斯特龍旗艦店坐落在San Francisco Center購物中心內,營業麵積350000平方英尺,是諾氏所有百貨商店中營業麵積第二大的店鋪。1988年開業。由於該購物中心的特殊建築結構,諾德斯特龍位於該購物中心的三層到五層。這是一個寬大的賣場,呈環形結構。樓層的布局與國內百貨商店大體相同。為了給顧客提供最適合的商品,諾德斯特龍公司在美國設立了6個采購中心,負責商品的采購、分銷,所有商品買斷經營。這種模式雖然給公司帶來很大的經營風險,但也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諾德斯特龍能夠按照自己需要的的獨有風格進行裝修、陳列、銷售,最終體現諾德斯特龍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6)英國倫敦的哈維·尼克斯。
哈維·尼克斯是英國老牌百貨公司,1813年由本加明·哈維(Benjamin Harvey)創辦於倫敦Knightsbridge和Sloane街角。1920年生意交到了本加明·哈維的女兒手中,他女兒又找來卡尼魯·尼克斯(Colonel Nichols)合夥,專門售賣奢侈品。哈維·尼克斯也有兩名合作者而得名。20世紀90年代,哈維·尼克斯曾一度陷入財政困難,1991年10月由香港商人潘迪生以5370萬英鎊收購,並將其業務轉虧為盈。2005年9月,哈維·尼克斯在香港中環置地廣場開設分店。從20世紀90年代起,該店為顧客提供私人購物顧問服務,配有訓練有素的私人導購,客人隻需提出一些要求便可坐在貴賓室裏休息,私人導購會跑遍整個商場去挑選最合適的服裝。柏林、杜拜、香港都開有分店。它獨家代理的品牌,在時尚界地位顯赫,既有老字號皇家品牌如Symthson文具、Goyard皮件,又勤於開發新的時尚品牌,對St。Martins學院派青睞,也不放過比利時、北歐設計師。近年來大量代理美國休閑、青春品牌,高貴又不修邊幅,十分貼近好萊塢潮流。
(7)法國巴黎春天百貨。
巴黎春天集團,這家同時擁有古琦和YSL的久負盛名的奢侈品集團帝國,是全球第三大奢侈品集團。巴黎春天百貨是購買時尚用品和奢侈品的最佳商場,它位於巴黎市中心,離歌劇院和瑪德蓮教堂僅數分鍾路程。春天百貨大廈由三棟建築組成,4500平方米的營業麵積,商品種類超過100萬種,3000多個知名品牌。春天百貨中的豪華世界(Printemps du Luxe)濃縮了旺多姆廣場、蒙田大街和聖諾雷大街的各種時尚精品。商店建築群被評定為曆史古跡,其宏偉華麗的“新藝術風格”穹頂令人驚歎,高聳的露台為您提供360度的視野,放眼鳥瞰,整個巴黎市景致盡收眼底。
(8)日本三越。
三越是一家日本百貨公司集團,是世界大戰前的三井財閥直至現在的三井集團的主要構成公司。商號是從“三井越後屋”中取“三越”二字而成,總店設於東京都的日本橋。
2006年實現銷售額8000多億日元,利潤126億日元,員工9000多人,日本本土開有20家店鋪。2007年的營業利潤大幅下降了33%,僅為84億日元(約合5.6億元人民幣)。為此,不得不通過重組謀求發展,2008年4月1日與伊勢丹百貨正式合並,合並後的年銷售額高達1.58萬億日元,遠遠超過此前由大丸和鬆阪屋合並而成的日本第一大百貨集團。日本橋總店分為老店(營業麵積51517平方米)和新店(營業麵積15188平方米),雖為兩個獨立的建築,但在地下層、三層和七層有廊橋相通,老店以中老年顧客為主,新店以時尚的年輕人為主,80%的銷售額由老店貢獻。
三越百貨商店十分注重商品的品質,成為彙集全球知名品牌的場所。在我們2008年8月底對三越日本橋總店的實地考察中發現,國際一線品牌幾乎無所不包。該店分為老店和新店,在老店一層的奢侈品專區,彙集的品牌有愛馬仕、寶格麗、羅意威、卡地亞、蒂芙尼、路易威登;在二層的時尚男裝區,有喬治阿瑪尼、巴寶莉、登喜路、保羅·拉夫·勞倫等;在三層的時尚女裝區,香奈爾、賽琳、喬治·阿瑪尼、巴寶莉、杜嘉班納、吉兒珊德、麥絲瑪拉和浪凡等。
2.中國奢侈品百貨商店
20年來,中國百貨店經曆兩次分化,一次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的,一部分社區型的、以經營日用百貨和食品為主的百貨店,逐漸演變為綜合超市;一部分具有某種專業經營優勢(比如服裝、家電等)、規模不太大的百貨店轉向了專業店、專賣店。一次是從2000年開始的,隨著消費分層越來越清晰,尤其是追求時尚、尊貴、新奇體驗的消費群體不斷壯大,出現了高檔、時尚、生活、主題、折扣等很多百貨店類型。但是,從奢侈品經營來說,中國百貨商店大體經曆了賽特燕莎時代、杭州大廈時代和新光天地時代。
(1)賽特燕莎時代——奢侈品點綴商場。
這一期大體為20世紀90年代的10年,奢侈品百貨商店的代表當屬北京燕莎友誼商城、賽特購物中心和上海東方商廈。過去各地最豪華和商品最豐富的商店是各地的友誼商店,隻對外賓開放。這三家商店一開張,使諸多友誼商店顯得落伍了。北京燕莎友誼商場於1992年6月30日開業,賽特購物中心於1992年12月20日開業,上海東方商廈於1993年1月10日開業。每家商場的開業都吸引顧客蜂擁而至,沒出過國的許多人從來沒見過環境這麼好的百貨商店,從來沒見過世界上有如此漂亮的商品,甚至連著淡妝、身材勻稱的導購小姐也成了顧客光顧的理由。人們在開放的貨架間瀏覽、選擇,真正感覺到了自己受到商場的尊重和重視。我們羅列出1992年賽特開業時幾件商品的價格:英國勞力士手表15.5萬元,德國萬寶龍鋼筆7900元,法國鱷魚皮鞋8000元,國內產的檀香扇128萬元。令人驚奇的是,“貴族”商品有“貴族”買得起,中國出現了一個高檔商品消費階層,一位老先生曾花16800元買了一雙亞傑尼奧皮鞋,一位女士曾花11.8萬買了一床喜來登羽絨被,一位先生為了“鬥富”花6.8萬元為夫人買了一件皮衣。顯然,這種百貨商店已經與滿足人們針頭線腦需要的傳統百貨商店有了天壤之別,當屬現代百貨商店,但是更多的體現為時尚百貨的特征,僅有零星的真正奢侈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