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種戰略戰術,齊國非常頭痛,卻也沒有什麼辦法好應對。隻好一麵大罵越國人打仗不講禮儀章法,一麵在每年春耕季節,在南方邊界線布置重兵,嚴防越國的春狩騷擾。
其實越國最早的春狩活動,是針對楚國的。也即是在滅了吳國之後,越國一時兵強馬壯,但沒了主要的仇敵吳國,血腥好戰的越國軍隊又不想刀槍入庫。於是,越國便與楚國不斷地產生邊境矛盾和衝突,繼而在春耕過後,越國乘舟沿長江等河流逆流而上,對楚國進行武力騷擾破壞一番後,再乘船順流而下地逃走。開始也讓楚國頭痛萬分。
隻不過,楚國與越國一樣都在南方,春耕是同時進行的。當越國春耕結束後,騰出手來,拉出青壯士兵出征時,楚國一樣也春耕結束,可以集結軍隊,嚴陣以待。後來,楚國又請到魯國的大匠師公輸班(即魯班),設計製造了一種勾子,在越國舟船溯遊而上時,楚國也用舟師船隊守護江麵,一旦越國船隻靠近,便用那些勾子勾住了越國船隻,使得越國船隻無法逃脫。久而久之,越國上下,便形成了一種懼楚不懼齊的傳統,但有軍事行動,都針對齊國而去。
張佑其實一回來沒幾天,便組織民眾,用新式鐵製農具,對句章周圍進行大規模的開荒行動。雖然那些民眾開始不太樂意。但是在張佑按日付薪,並全承諾誰開墾田地便歸誰所有的情況下,民眾很快便紛紛踴躍參與。甚至在句章之外,有一些失地民眾,或者家裏兄弟兒子較多的人,聽說過後,也紛紛前來探聽消息,問他們可不可以來參與墾荒。
本來有人願意前來墾荒,前來落戶,那裏大大的好事。對人口資源,無論是句章,還是鄞鄉,都是有極大的需求的。無奈,張佑領地,獨處東方海邊,小小的一塊。除非是向東方出海,否則無論從哪個方向出去,立即就是越王直屬領地寧紹平原。因此,公然吸引別人來這裏落戶,其實等於在挖越王的牆腳。這無論如何,是要犯忌諱的。
去年由於不知道這一點,同時由於吸引的人還不多,因此還並未引起越王的在意,但是年關的時候,搞出糧荒,可是到現在都讓張佑焦頭爛額的。因此,張佑便不允許句章之外的人過來。
不過,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雖然張佑不允許,但是仍然有一些人,通過投靠親友的方式,偷偷地潛了進來。對此,張佑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在接到命令之前,張佑找了一些老農,動員他們把那些熟田,早早種上水稻,爭取利用南方日照比較充足的情況下,一年兩熟。那些老農們表麵上對張佑哼哼哈哈,十分客氣,但是對於早點種上水稻的事情,左推右擋,隻動嘴皮不動手,死活不上。
張佑無奈,隻好找了幾塊熟田,出錢買下之後,親自監督種上水稻,準備當作實驗田,給那些農民們以示範。
隻不過,那些老農們,雖然對於種兩季稻死活不信,但是還是在張佑的催促之下,把田早早犁好翻爛,放水泡好。等越王春狩命令一下,便個個爭先恐後把田裏插秧。大部分人,比往年都提前了十來天左右,完成了春耕。然後,那些青壯年,摩拳擦掌,準備參加春狩。
對於那些沒參加過訓練的農民們,張佑可不想讓他們上戰場白白送死。因此,他決定自己隻帶摩下五百名精銳的領主武裝參與。同時另組建一隻守備隊來維持地方秩序。
不料,他的決定引起一片嘩然。許多人紛紛找上門來,質問為什麼不允許他們參加,以往他們都可能參加的,今年為什麼不行了?
張佑對此大為困惑,打仗這麼危險的事情,怎麼人人都要搶著幹?看來先秦的人們,確實血腥好戰啊。
不過,隨後文修給他解開了謎底。原來,這所謂的這春狩,並不是正式打仗,而是國家組織的一次大規模的搶劫行動。一般都是到了北方齊國境內,搶劫各種物資,捕捉婦女小孩為奴隸。
當然,齊國軍隊會來追擊圍剿的,但是越人向來都是避開齊國軍隊主力,搶一把就走。因此,也沒有太大的危險。同時,對於越人來說,這是一年當中,為數不多的掙外塊的機會,因此,當然人人都搶著想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