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張佑還是按期上路往回趕。那大公主姒清剛剛和張佑發生過超友誼關係,正處於戀奸情熱的階段,很舍不得他離開。不過,也沒有辦法把張佑留下來,就幹脆不來給他送行了,這讓張佑有些遺憾。不過,那馮家的馮姬和那個將來馮太姑奶奶卻來給他送行了。臨別還叮囑張佑盡早把那些香皂給送過來。
一大幫子人一種緊趕慢趕,終於六天後,到達了句章郡,回到了自家的地盤上,算是回家了。
回到了家裏,張佑除了緊鑼密鼓地處理了積壓下來的一些公私事務外,就沒什麼大事了。答應大公主的蠟燭,張佑也正句章城裏,找到了幾個原本會做蠟燭的人,按後世習慣,成立了一個所謂的蠟燭項目組,進行用其他油指類的東西,進行製作蠟燭的實驗和攻關。
本來這個事務呢,張佑還想親自帶領和負責。結果,文修,武清和計姬都看不下去了,紛紛對他說道:“你又非工匠,乃是領主。這些事情,你何必親自動手呢?在一邊指點別人就非常好了。”
張佑隻好罷手,在一邊悻悻地看著那些工匠們幹活,有時候發表一兩句意見。除此之外,也就暫時再無大事。
幾天以後,這個蠟燭項目組,還沒有能發明牛油蠟燭,倒是先用不容易凝結的菜油,發明了菜油燈。這其實是也是一個意外。這項目組的一個人不小心,把一根用紗布撚成,本來打算用來做蠟燭燈蕊的細長繩子,掉入了菜油裏,泡了菜油。拿去燒火時,發現燒得特別明亮。受到了啟發,找了一個碗,在裏麵盛滿了菜油,然後把一根紗簽放在碗邊固定,一頭泡濕之後伸在外麵。點著那一頭紗簽後,便有如豆那麼大的火焰。於是,他會拿來獻寶似的獻給張佑。
張佑看著這個菜油燈,一時感慨萬千,想要蠟燭,居然先搞出菜油燈,這也算是歪打正著吧。好吧,這菜油燈雖照明的範圍有限,但也屬於夜間照明的工具。於是,張佑便拿十個四孔戈幣獎勵了那個名叫萬全的家夥。然後命令他建立生產油燈的作坊,設法把油燈做得更漂亮一點。
雖然文修,武清,杜殿傑和公尚省都認為張佑獎勵太重,十個四孔戈幣啊,要是窮人,這可夠他們幾個月的生活了。不過,這在張佑眼裏,根本算不了什麼。一塊小青銅片而已,而且這種小青銅片,倉庫裏還有幾萬枚,張佑都不知道該怎麼用出去。
張佑這個無意間的一個舉動,為他贏得了一個名聲。先是他鄞鄉領地裏悄悄地流傳來,說領主大人好稀奇古怪的東西。於是,一些工匠,整天就琢磨著稀奇古怪的東西,造出來送給張佑。
開發始張佑還認真的接見那些家夥,看看那些獻上來的東西,有什麼實際用處沒有。可惜世間發明家並不是那麼容易出現的。在開始聽說什麼什麼稀奇東西,張佑都會立即接見。可惜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幾天下來,都沒發現,別人獻上來的稀奇東西,有什麼實際用處。
這讓張佑大為失望,但又覺得自己治下的人,如果肯動腦筋,搞一些發明,那會大大的有好處,不能對別人的那些熱情過份打壓。於是,不得不設立一個關卡,凡是別人獻上來的新奇玩意兒,都要讓文修先過一下目,他要是覺得有實際用處,再來來給自己過目。這樣,總算可以清靜一些了。
一個多月後,蠟燭終於被發明出來。張佑忙不迭地建立了一個蠟燭作坊,開始生產蠟燭。那個大公主姒清聽說之後,連忙親自跑過來查看這種新式蠟燭,隨便見了見已經一個多月快兩個月沒見到的張佑。當然,兩人之間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不為外人道的事情,那就不得而知了。爾後,大公主心滿意足地帶著一些蠟燭,返回會稽。
在大公主姒清返回之後不久,從會稽傳來一道命令。越王無疆下令張佑做好準備,在三四月間出兵北上,彙同其他大部隊,對北方強鄰齊國進行春狩。
在古代,這個狩字,有時候指打獵,有時候,也指軍事行動。在先秦古代,這打獵和打仗,是差不多的活動。都是大規模的出動武力,對其他生物進行圍捕殺戮。隻不過,打獵是針對其他動物,而打仗是針對其他的人類。不過,古人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以,打仗在古人那裏,也可以稱為狩獵,隻不過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狩獵,目標是人。
而越國滅吳之後,領土與齊國開始接壤,兩國又各自都有向北和向南發展的戰略需求,因而產生矛盾,矛盾日益發展,便不斷地形成軍事衝突。又因為齊國在越國北方,春天來得比越國為遲。因此,越國在軍事上便宜形成了一種慣例,即每年春耕之後,便出兵北上,對北方正在春耕的齊國進行騷擾破壞,阻擾破壞齊國的春耕,以抑製齊國的力量增長與發展。這就是越國每年的春狩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