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隨著現在局勢越來越緊張,下次還能不能再這樣搪塞過去,就尚未可知了。
一邊是自己選擇的明主,一邊是自己認定的知己,一想到未來的某一天他們兩個很可能兵戎相見,即便烈如龍自負聰明才智,但也沒由來感到一陣頭大。
想到這,烈如龍不停的感慨歎息,思緒也是飄忽不定,回想起了不少前塵往事。
三年前,烈如龍剛剛進京的時候,結交的第一個朋友就是當朝宰相蘇定方的孫子,蘇麒麟。
據說他降生時,天現祥雲,形似麒麟,久久不散,國師張道全驚歎:“才情貫九霄,天降麒麟兒”,故取名麒麟,自此聲名鵲起。並且一十八歲,琴棋書畫,文韜武略,便無一不通,無一不精,當真是不世之才。
烈如龍也是心高氣傲之人,初識蘇麒麟,十分不服,曾約定比試三場,勝者稱師,敗為學子。
結果烈如龍隻在六藝一試中小勝一籌,其餘兩場皆敗,但在最後軍戰演練的比試當中,兩人針尖對麥芒,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對決。
烈如龍行兵布陣穩如磐石,以守代攻讓蘇麒麟最開始無計可施,演習兵的損失也遠遠大於烈如龍。
就在烈如龍兵臨城下,所有人以為勝負已定的時候,蘇麒麟突然兵分兩路,一路以少戰多緩兵之計,另一路隱蔽行軍奇襲陣地,最終率先拔旗,取得勝利。
其中最令人歎為觀止的部分,就是蘇麒麟一人從容麵對數百敵軍,獨唱空城計的戲碼,整整拖延了烈如龍的演習兵一炷香的時間,從而瞞天過海,反敗為勝。
烈如龍與蘇麒麟這次相約比試在當時的京城,是傳遍了大街小巷,尤其是最後一場軍戰演練,連大將軍衛起也親自觀戰。
最後結果出來後,衛起將軍說了這樣一句話:“麒麟善謀,如龍善守,二者得其一,可戰天下!”
由此,不僅蘇麒麟的名聲更加響亮,烈如龍也因此崛起,博得了“穩如龍”的美名。
而且蘇麒麟寬宏大量,並沒有借此讓烈如龍對自己行師之禮,而是平輩相交,甘願為友,此舉動讓烈如龍感動不已,從而引為至交。即便經曆了兩年前那次京城巨變,兩人各位其主,也並沒有因此而變得疏遠。
此次楊鈞生辰擺宴,也邀請了這位才貫古今的“麒麟兒”,頗有拉攏之意,可惜請帖送去卻無回應,楊鈞知道烈如龍和他私交甚厚,就又派他親自邀請。
然而蘇麒麟就隻給了烈如龍一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如龍還是幫我想個說辭推脫掉吧。”這才有了之前那蹩腳的理由。
烈如龍就這麼一路上想著,回憶著,直到馬車停了,才打斷了烈如龍的思考。
他無奈的甩了甩頭,讓自己略微清醒一下,才緩緩走下馬車,不過一抬頭就看見他府裏的管家正麵色焦急的望著他。手裏還拿著一封紅色的書信。
他心裏咯噔一下,有一種不好的預感,管家看到烈如龍下車後急忙近前說道:“少爺,您可回來了,您快來看看吧,這是如玉小姐剛剛送來的信件,還是紅色的。”
烈如龍連忙接過信件拆開查看,在看的信上的內容後眼中精光一閃,連拿信的手都一下握緊了,隻見信上工整的寫了八個字:“佳人心動,速回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