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集中稽核工作問題及優化措施
理論研究
作者:劉晗
【摘要】在商業銀行經營中,良好的內部控製環境和有效的稽核監督對於銀行達到既定的目標和維持銀行良好的財務狀況至關重要。本文就銀行在實施非現場集中稽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簡單剖析,提出改進稽核管理的幾點建議,旨在提高稽核的效果,更加有效地防範風險。
【關鍵詞】銀行 集中稽核
商業銀行稽核監督的有效性是指稽核監督效果,即稽核部門通過運用國家有關金融方針政策、法規、內部控製指導原則及各項規章製度,針對被稽核單位或個人存在的一些違法、違章、違紀行為及潛在的金融風險提出的改進建議及整改措施是否能得到落實,是否真正消除了可能造成金融風險的隱患,發揮稽核監督作用,收到稽核監督效果。
一、稽核工作現狀
目前在各家商業銀行當中,對於前台業務的監控主要是利用集中稽核模式來完成的,這是一種依托於計算機和數據影像信息技術來開展的工作,其可以實現對前台業務數據及憑證的導入,同時通過電子化的存儲方式將會計的各項流水業務進行處理,可以對風險信息進行預警,從而實現集中稽核的目的,同時通過集中稽核工作,還把對帳係統、監測係統和審計係統有效的聯係起來,從而對前台業務操作實現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監控,有效的減少了風險的發生。
二、集中稽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由於稽核人員全部後移,導致稽核人員不能及時了解前台係統的操作界麵,同時前台係統不斷地更新、優化版本,且稽核部門與業務部門分屬不同的部門,稽核人員很難參加前台的頂崗學習,對新業務學習存在滯後情況,造成了稽核的結果失真,使稽核工作陷於被動,無法真正發揮稽核的作用。稽核人員的業務水平有待提升,主要體現在:稽核人員的審核角度存在差異;稽核人員的二審製度尚不健全。
(2)部門之間的聯動性有待增強。稽核部門是最先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反映問題、跟蹤後續整改效果的直接經手部門,營業網點核算質量的好壞直接反映到稽核部門。但是,一些後續的督促整改、核算質量的考核部門是業務部門,其取得的稽核信息往往相對滯後,直接導致反映的問題不能及時跟進,現場檢查不能及時組織,考核相對滯後,必然影響營業網點、主管部門的重視程度,使稽核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不能及時處理,導致稽核中發現的問題屢查屢犯,屢禁不止,稽核差錯率居高不下,核算質量相對薄弱,稽核的效果不能充分顯現。
(3)稽核結果的分析運用能力有待加強。目前,各家銀行的稽核管理仍處於初級階段,稽核的手段比較單一,稽核主要依靠對憑證的票麵審查,差錯主要來源於基礎性、規範性的差錯。稽核風險分析團隊的力量薄弱,專家團隊對風險的類型、特點、表現形式、形成原因、發生的概率未進行量化,針對特定業務、特定賬戶、特定機構、特殊櫃員采取的稽核分析工作欠缺深度和廣度,風險分析工作未占據主導地位,風險分析作用未能充分顯現。
(4)前台業務主管人員的責任意識欠缺。目前在經濟快速發展、競爭激烈的大環境影響下,各營業網點更注重對於經營業績的提升,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開放客戶資源,提高服務質量上麵,而對內部控製及風險防範等都忽視,前台業務主管人員更注重營業網點競爭力的提升,而對前台業務及基礎管理等都欠缺,意識不到這是防範風險的重要手段,再加之責任感缺失,所以長期以來差錯率都居高不下,從而導致某些案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