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外幾個領兵的把總並不知道知府大人已經跑路了,他們相互看了看,都是滿臉的無奈和畏懼,他們都聽到了炮聲,自然知道攻城之人恐怕不僅僅是盜匪那麼簡單,很有可能又是洋人打過來了。一想到洋人的大炮和火槍,他們就有點腿軟。
但知府大人已經下命令了,雖然明知知府大人說的話水分太多,也隻得硬著頭皮領著士兵去守城。人雖然去了,但心裏卻都盤算著一會兒見勢不妙,還是逃命要緊。
這邊,革命軍士兵從城牆上的豁口處爭先恐後的衝進城內,原以為會碰到大量敵軍在城內防禦,但進來之後卻發現連個鬼影子都沒看到,守城的清軍早就跑沒影了。
一部分革命軍士兵迅速將城門打開,讓其他營的士兵也能衝進城來。剩下的革命軍士兵則馬不停蹄的朝著知府衙門衝去,都憋著勁要活捉知府畢永邵。
此刻城內街道上一個人影都沒有,家家關門閉戶,連一絲燈光都沒有。革命軍士兵們也無人去隨意打擾城內的居民,因為有嚴格的軍事紀律約束著他們。
就在革命軍士兵快要衝到知府衙門的時候,前方兩百多米外忽然出現了一大隊手執火把前進的清軍,雙方剛好相遇。
革命軍士兵們立刻就地尋找掩體,或蹲或站,舉槍瞄準那些出現的清軍。由於使用的是後膛裝步槍,士兵們不再需要使用“三段線”的射擊戰術,而是可以采用各種靈活的戰術應敵作戰。
幾個清軍把總也看到了衝進城來的革命軍士兵,他們立刻命令清兵停了下來。幾人相互商量了一下,其中一個年紀最大且有點發福的把總戰戰兢兢的向前走了幾步,哈著腰喊道:“對麵的可是洋大人?你們為什麼要攻擊城池,可是我等有什麼地方得罪了諸位大人?”
對麵革命軍的一個連長不屑的嗤笑一聲,回應道:“我們不是你的洋大人,是你的革命軍大爺。”
說話的把總頓時一愣,仔細看了看遠處革命軍士兵的麵容,和自己一樣,頓時長出了一口氣,一臉大劫得過的放鬆表情,原本哈著的腰也慢慢挺直了,開口喝道:“原來是你們這些刁民在作亂。你們好大的膽子,竟敢聚眾造反,攻擊城池,可是活膩了嗎?還不與我速速投降?”
革命軍連長冷哼一聲,說道:“清廷無道,天下大亂,我等是在替天行道。你若是識相,就快快放下兵器投降,還可饒你一命,不然等我們發起進攻,保你死無全屍。”
對麵的清軍把總一聽大怒,這些刁民膽敢威脅自己,原本被洋大人嚇飛的勇氣似乎又重新回來了,竟領頭向革命軍士兵發起了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