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華夏風雲 第七十七章 偷城(1 / 1)

寧波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宋代就是江南地區極為重要的港口,明清兩代這裏都非常繁華,特別是在《江寧條約》中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之後,更是繁華無比,因為全國的貨物至少有五分之一是從這裏進出口的。

故而,寧波城的城池修建的自然也是十分堅固,三四丈高的城牆在夜色中看起來如同一隻臥伏的巨獸,顯得高大無比。城牆上偶爾有點點火光出現,那是守城的士兵正在夜間巡邏。

寧波城下,經過三日休整的革命軍此刻正精神百倍,戰意高昂的等待進攻,一個白天的行軍並沒有消磨掉他們的作戰熱情。三天前的那場零傷亡的大勝,讓革命軍的士兵都信心爆棚,覺得清軍也不過如此,在洋槍火炮的火力下根本不堪一擊。

革命軍到達寧波城時已經入夜,城門早已關閉。陳天朔朝黑黢黢的四周看了看,四周連個人影都沒有,他不禁感歎古人生活的乏味,剛入夜就都閉門不出了,要知道在後世這個時間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陳天朔看著聳立在隊伍前麵的漆黑城牆,嘴裏感歎一聲,“真是一座壯觀的城市,如果就這樣損毀在炮火下,真是太可惜了。”

自從陳天朔在鄞縣揭竿而起至今,已經過了四五日,但寧波府依然沒有得到有人起兵造反的消息,原因無他,古代消息閉塞,如果有意封鎖的話,是很難迅速被他人知曉的,即使官府也不例外。因此陳天朔的革命軍占了一個攻敵不備的先機。

陳天朔與身邊的吳明心、江忠源兩個參謀商議了一下,都覺得應該好好利用一下這個先機,趁敵不備爭取兵不血刃拿下寧波城,減少無謂的損失。

於是,陳天朔決定先派一個排的士兵使用鉤索趁著黑夜偷偷的摸上城去,從裏麵悄悄地打開寧波城的大門,然後大軍直接殺進城去。原本駐守寧波城的綠營兵都已經在鄞縣被全殲,因此城內守城的兵力極少,且以老弱士兵居多,若無城牆作為依憑,根本不是如狼似虎的革命軍士兵的對手。

幾十名革命軍士兵拿著重重的繩索摸到城牆下麵,將鐵鉤在手中朝著城頭使勁甩了上去,隻聽“鐺”的幾聲,精準的掛在了城頭上,然後背著臨時裝備的大刀長矛開始往城牆上爬。為了避免驚動敵人,步槍自然不能使用。

很快,幾十名士兵爬上了城頭,居然奇跡般的沒有被一個守城清軍發現,可見該城的防禦是多麼的鬆懈,偌大的城牆上居然連一個站崗放哨的人都沒有。城下目不轉睛觀看的陳天朔稍稍鬆了一口氣,提著的心也慢慢放了下來。

爬上城頭的革命軍士兵沿著城牆上的通道慢慢地往前走,想找到樓梯下去。突然,領頭的排長鄭子良看到前方不遠處有十幾名守城清軍正圍坐在一起,頭頂下掛著燈籠,不時傳出“押大押小”、“買定離手”之類的叫嚷聲,似乎正在耍錢取樂,兵器都扔在一旁,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有敵人已經摸上了城頭。

鄭子良對身後跟著的幾名士兵做了一個抹脖子的手勢,然後幾個人躡手躡腳的走到正在耍錢的清軍身後,各自選定一個,同時將刀往清軍脖子上一架,猛一用力,隻聽“噗”的一聲,鮮血立刻從傷口處噴湧而出。幾名清軍隻感覺到脖子上一涼,隨即就摔倒在地,再也沒了氣息。

除去了攔路狗,排長鄭子良立刻率領士兵從樓梯處慢慢地走下城牆,來到城門洞內。

此刻的城門洞內燈火通明,但是同樣也看不到任何一個身影。兩旁的房子裏倒是影影綽綽,看起來似乎人數不少,大概都在偷懶休息。

鄭子良看到這一幕,頓時大喜,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隻要打開城門,此戰就算是勝利了,他們幾個也立下了大功。

他立刻率領革命軍士兵跑向城門,巨大的門栓已經近在眼前。

突然,身後傳來一個醉醺醺的聲音,“你們是什麼人?”

這聲音不算大,可鄭子良被這聲音嚇得渾身一震,轉頭看去,一個提著褲子滿臉酒氣的清軍士兵正在房子門口疑惑的看著他們。

鄭子良立刻將手中的大刀甩了出去,長刀不偏不倚的射中了那名清軍的胸口,“撲哧”一聲透體而過。

然而,那名清軍倒下的身子卻碰到了懸掛在房門口的一口小鍾,頓時清脆的鍾聲響起,在寧靜的夜晚幾乎響徹整個寧波城。

隨即,近百名清軍從兩側的房子裏湧了出來,將鄭子良及一眾革命軍士兵團團圍住,呐喊著殺了上來。

鄭子良一看偷襲計劃已經失敗,也隻得率領士兵倉促迎戰。但是敵眾我寡,很快便處於下風,此刻他們距離城門也僅僅五六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