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華何人?值得陳楓如此裝瘋賣傻,拿出來裝逼?
這個答案隻要稍微知道星城的一些曆史,或者說在星城居住十年以上的人都知道,此人別看名字普普通通,實則名聲在外。
十年前星城大澇,湖水決堤,房屋衝毀,家破人亡,災情嚴重的引起全國人民爭相援手,來自四麵八方的物資成堆的拉向星城,也讓星城人度過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
鄒華的名聲就是在此間盛起。
當年賑災物資雖多,但受災區域並不止星城一處,因為交通的原因,隻有星城最適合儲存物資,而當時外縣一股災民,不知為何聽信謠言,說星城政府貪墨物資錢財,用作私用,個個義憤填膺,衝動之下,竟然糾集一起準備打劫星城臨時救災物資。
當時的情況非常複雜,一來災情嚴重,無論鄉村還是城市,房屋大部分都被淹沒,人們被迫遷移高地,還得防止瘟疫和疾病的傳播,導致人心惶惶,二來道路被阻,基礎設施和水電等都近乎癱瘓,信息傳播效率非常低,加上搜救工作和安撫工作沒有到位,所以謠言四起。
人最依賴的是家人和房子、土地,突然失去這些心理總是茫然失措,容易失去理智,所以當有人要去搶物資的時候,真的是一呼百應,從l縣好幾個地區的人聽到這個消息後,紛紛從安置區湧進來。
群情激奮,衝突不斷,偏偏政府餘力不足,疲於應付,導致最後情況失控,眼看就要發生一股暴動,關鍵時刻本地居民紛紛聚集倉庫附近,奮起抵抗。
領頭的就有鄒華,此人乃是當地漁民之後,而星城城內大約有五分之一的人是漁民,鄒姓更是漁村三大姓氏之一。
關鍵還不在這裏,他之所以能指揮的動漁村的人,是因為這位鄒華還是星城有名的十三太保之一。看到這裏,有朋友就要笑了,這又不是武俠小說,哪裏來的十三太保,這不是扯淡麼?
不是這樣的,這裏的十三太保並不是武俠小說中的東西,而是星城人氣最高,公認最厲害的十三個人,你可以認為是黑社會裏的那套東西,但並不全是。
九十年代的星城,沒有什麼黑社會的說法,更別提幫派或者社團了,雖然如此,並不意味著沒有爭鬥,相反爭鬥比我們現在想象的更加劇烈。
比如鄒華,天生的漁民,平常的工作就是在湖裏捕魚撈蝦,但湖並不是他家的,也不是星城的,而是環湖幾個縣城共有的,自然也不止星城的漁民在水麵上討生活,兩地漁民為了水域問題爭吵鬥毆可不止一點點。
而往往在妥協不了的時候,就是通過拳頭來決定,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鄒華靠宗族朋友的支持和自身的能力,通過一場一場爭鬥,打下了偌大的威名。
十三太保,星城最響亮的十三個人名,其中有三個都是漁民出身,鄒華算是最響亮的一個,因為他重義氣,能打,能讓漁村超過兩千人共同支持他,也是他召集了其餘十二個人,聯合當地各鄉鎮的人,共同護衛了救援物資,避免了一場大的動亂。
當時的情景,隻要是經曆過的居民,一提起都會記憶猶新,熱血沸騰,即便現在過去了十年,十三太保的名字漸漸埋入時間的塵埃,但星城人,特別是那些上了年紀的人都不會忘記。
十三太保個個能打,講義氣,重兄弟,是星城的蛟龍。
而這也是陳楓拿來對抗許冠傑的資本,一個管交通的局長,在星城論能量真的還不如鄒華,因為十年過去了,星城政府裏的高層大部分都是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人都會賣十三太保的麵子,更別提鄒家如今的人脈了。
隻是,他完全沒想到王秘書根本不知道鄒華之名,讓他好生失望。而他哪裏知道這位王秘書並不是星城人,從大學畢業再到縣長秘書也沒到五年,對塵封的星城往事根本就不了解。
一中綜合樓的監控室裏,陳楓有些語塞的問道,
“你不是星城人?”
“不是,我是qh人,服從分配來到星城的,怎麼這人很有名麼?”王秘書感興趣道。
“不是一般的有名,算了你一個外人,和你說的在多也不會了解。”陳楓有些喪氣的說道。
王秘書攤攤手,雖然他也想繼續問下去,但可惜此時宋主任推開門走了進來。
“縣長讓我帶你們去樓上,許冠傑的父親已經來,你們有點心理準備。”宋主任進門就開門見山的說道。
“準備個屁,有事的又不是我。”陳楓一臉吊樣的說著,率先走了出去,身後跟著的是滿臉無語的王秘書,和臉色有些鐵青的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