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天下局勢(2 / 2)

段明玉現,這些藩鎮之主雖然跡的路線各不相同,到達的高度也不一樣,但有個共同的心態,就是極具耐心,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即使誘惑再大,也絕不偶露崢嶸。

這些人一直在做的,是不斷強化自身的勝利因素。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得先一直存在著,才能有贏的希望。即使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也需要保持耐心,因為即使擊敗敵人,他們也不會采取正麵進攻,而是利用對方的弱點擊敗敵人,但破綻是敵人現出來的,抑或是在己方的引導下現出來,所以仍需等待。

耐心、冷靜、堅韌、積極,如果自己想要活下去,乃至取得成功,這些性格因素的短板,必須補齊!朱溫的大勢已成,甚至悍然稱帝,建國大梁,自稱梁太祖,朱溫有了一個自己的穩定的大後方,接下來的戰爭將不會再有投機取巧,而是真正的比拚國力,而目前,經過蜀中一場長達一年的戰爭,大唐已經沒有繼續動一場戰爭的實力,大唐肯定是沒有能力出兵的了,如果非要倉促之間出兵討伐朱溫建立的大梁的話,那麼等待大唐的將隻有一個結果,那就隻有兩個字……死。

而現在,在李玉英的書信裏也提到,如今提到,朝廷上的四位宰相竟然一致認為,應該馬上出兵,攜平定蜀中之銳氣,一舉平定下。

但是朝中不乏有識之士,樞密使蔣玄暉,神策軍中尉楊複恭都認為應該修養幾年,再圖梁國。

而契丹剛剛建國,還需要將大量的族民遷進大城當中,但是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族民仍然堅持在草原上放牧,總的來,全憑自願,這就證明,契丹還要借重大梁的力量來牽製大唐方麵,應該會提供一定的支持,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不能靠一加一的計算方法來衡量。大唐雖然險險的掌握了除了朱溫和契丹以外的地盤,但如何準備將來之事,還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不知道暗中還有有多少雙眼睛看著這脆弱的和平,一但下有變,不定就是一個刺史,一個太守,總兵就能顛覆這江山,封建政權就是這樣,脆弱得很,更何況是本來已經沒有生機的大唐,卻被段明玉活活續上一口氣得大唐。

勝利果實岌岌可危啊,朝中的四位宰相究竟是怎麼想的,難道就真的隻是為了單純的建功立業,揚名千古?錯,他們還有自己的勢力,自己的家族,如果不挑起一場戰爭,如何多出來一些官位,讓自己的族中子弟上位?眾所周知,戰爭雖然有一定的風險,卻也是升官升得最快的途徑,這些人,是有了私心啊!

不知不覺,已經放亮了,段明玉整整思考了一個晚上,不由得長歎一聲:憐我大唐,憂患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