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故人已逝(2 / 2)

那美人兒著,一提裘裾,便跪了下去,身後兩個俏麗的婢見狀,忙也慌慌張張地跪了下去。

段明玉仰頭無語,兩行清淚情不自禁的流了出來,李克用死了,那位一口一個喚著段兄弟的老者就這樣死了,那位在自己修書給他,毫不猶豫的就兵蒲州,又因為自己的一封書信,毫無怨言的就果斷退回河東的李克用就這樣死了,但是退回河東的路上竟然遭到了朱溫的毒手,我,段明玉,難辭其咎啊……

他是普之下少數重視情報的幾個人,他的額情報網早就不聲不響的遍布下了,而今這個情報卻姍姍來遲,與其段明玉是在斥責他們,還不如是自己在泄憤,泄悔恨。

公子竟然哭了,馮員外和幾個女人大吃一驚,方才還將幾人訓斥得啞口無言的段公子,當朝王爺,手握軍權的公子竟然淚流滿麵。

灞上(白鹿原)有一處很大的碼頭。寬廣的碼頭區後麵,就是一座座巨大的糧倉,巨大的糧倉矗立在這片高原上。仿佛一個個頂立地的巨人,而高原之下,就是一望無際的良田。

灞上位於灞水和渭水交彙處,這裏的人是靠水吃飯的。

洪水泛濫時,一瞬間就能吞噬你的一切,你的生命、你的親人、你的家、你的城市,但是人類要想生存,同樣離不開它。所以,即便它偶爾會大脾氣,人類還是不離不棄地追隨著它的腳步,靠著它,依賴它。

長安、洛陽、大梁、鄴城、揚州、京口……這些繁華的大城大阜,無不依托在大江大河身畔,即便是一個村莊,也必然要傍河而居。黃河流經大名,於是江淮閩蜀之貨不遠萬裏輻輳於此,黃河改道南徙,大名便瞬間敗落,大河文明事自古以來的法,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有水才有生命,有水才有文明。

灞上碼頭靠水運興旺,水運於此的貨物主要就是糧食。

關中是重要的糧產區,但是它的產出不足以供應長安城的糧食需求。長安駐軍、留守陪都的官員、往來遊學的士子、聚集於此的各方豪門及豪門世家如雲的奴仆、國子監和太學的學生們,佛寺、尼寺、道觀大批不事生產的出家人……

長安還有七十萬人口,而其中有三十萬人不是農民,這些人一年的口糧需要近六百萬石,這還不包括駐軍所養馬匹需要的雜糧。而關中能給這座千年古都提供多少糧食呢?

扣除王侯公爵的封邑田、京官的職分田、公廨田、賜田,道觀寺院的佛田,關中糧產量一年約三百萬石,扣除百姓自用,交納長安京倉的稅糧最多兩百萬石,每年有近四百萬石的糧食需要通過漕運從外地運來,所以這裏每日每夜的吞吐量都是相當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