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僖宗駕崩(2 / 2)

循舊例,先皇駕崩的當年,年號是不更改的,新任皇帝要在次年元月一日,再擬立新的年號,可是如果仍然沿用舊的年號,對如今的大唐來就會多一年陷入陰影,就無法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所以也顧不得古製舊禮了,在他的授意下,三相率百官請立年號,早已有備的李傑假意椎讓一番,便更改年號為“龍紀”。

隨即,李傑又改了自己的名字。

他本名叫李傑,七王爺秘密延請京師有名相師,為自己擬了一個新名字,單名曄字,今後,李傑就叫李曄了。

唐以火德興國,這個曄字華中有日,正合大唐國運,在他看來是大吉大利,雖命相風水之終究有些虛妄,但是對急於鞏固政權的李曄來,但凡能詩些吉利彩頭的東西,他現在都不厭其煩,從善如流。

起好了年號、名號,隨即便是大赦下,頒布新政,新帝皇恩浩蕩,普之下雨露均沾,除殺頭大罪不得開釋外,所有罪囚都做了開釋、減刑等處置。

同時,春闈科舉大考正在緊張進行之中,李曄下旨,這一科春闈,擴充取士名額,每科錄取人數由太宗皇帝時候的每試幾十人擴充了十倍甚至百倍,達到了數百人甚至上千人,並規定從此以後,均依此例。此舉自然得到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唯求入仕一途的讀書人及其家眷的熱烈擁護。

科舉考試,同科及第的進士們互稱同年,稱主考官為座主、座師或恩門,自稱門生。這樣,新進士就和主考官之間建立起了一種非常特殊的師生關係,新進士常把自己的及第看作是主考官對自己的一種恩情而感恩戴德,於是科舉考試就成了主考官結黨營私,建立和培植自己勢力的一種渠道,唐末的牛李黨爭就是一例。

李曄有鑒於此,就把最終決定考生能否被錄取的大權移到了自已的手上,從而形成了科舉的第三級考試:殿試。皇帝成了最終的主考官,成了所有新進士的恩門,所有的新進士都成了皇帝的學生,成了子門生,他們感恩戴德的對象隻能是皇帝了。這樣,皇帝就把科舉的取士大權牢牢地抓在了自己的手上。

李曄大肆擴充取士名額,就給官宦隊伍補充了大量新鮮血液,這些進士將來都要在官府中任職的,這就等於一下子掌握了一支龐大的效忠於他的後備官員隊伍。這一手十分高妙,獻計者正是段明玉和即將上任為新任宰相的孔緯。

隨即,李曄便大肆封賞群臣。

遠征在外的將帥固然皆有封賞,朝中文武也不例外,孔緯,張俊,杜讓能等人都加官晉爵,自己已升無可升的,就加官、加爵,擢升他們的兒孫子侄為官。

段明玉也升官了,由三等王爵升為一等王爵,靖王改為宋王,並兼任下兵馬招討使,太子少保,這下子可真的是權傾朝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