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誰主沉浮(2 / 2)

這件事為以後的清口之戰埋下了伏筆。回過頭來再孫儒吧。快要死的東西總是會有一陣子的回光返照。這次為了保證前鋒線上有足夠的精銳部隊,他把鎮守常州的劉建鋒、馬殷所部調來,沿蘇、常-宣州一線以寬正麵進攻。他的獸兵攻勢一開始總是十分淩厲,再次直逼宣州而來,並在大順二年十二月第一次成功包圍了宣州,似乎就要一勞永逸了。

但楊行密聽取了劉威 、李神福、戴友規的正確意見,防守上屯據險要,堅壁清野以老其師,時出輕騎抄其饋餉,奪其俘掠;護送淮南百姓返回故鄉,恢複他們正常的生活,從心理上瓦解孫儒軍的鬥誌;另外再派李神福為宣池都遊奕使,陶雅守潤州,張訓攻楚州(今屬淮陰),再以輕兵襲常州。

孫儒的作戰計劃其實擺明了是一錘子買賣,成功了,淮南到手了,不成功,必然死無葬身之地。他完全是憑力量在蠻幹,既不管側翼,也不管後路,連預備隊都沒有。

這種打法,一旦在宣州城下戰鬥膠著,補給和援軍都成了問題,士氣肯定下降。他的流寇作風實在是太嚴重太嚴重了,到一地燒殺搶掠一地,當地百姓怎麼會支持他呢?相反他的對手楊行密十分重視根據地的建設,雖然在和孫儒的對峙中屢屢處於下風,但總能依托根據地展開反擊,而且在征戰中還十分注重對各地民心的爭取(即使這是形象工程也實屬難得)。

中和四年,漫長的淮南爭霸戰終於走到頭了,而王滿渡戰役已經結束三個月了,這個時候段明玉已經在長安將自己的神策軍右軍組建得當了,黃巢也已經授。五月間,孫儒軍已陷於困境了,他們在楊行密軍事政治雙重打擊下進退無路,可以楊行密已經是勝券在握了,但是作為江淮的一方梟雄人物,他想要的是一個真正的名分。楊行密此時向朝廷布告急文書,請求朝廷增兵,他知道朝廷是不肯能千裏迢迢插手江淮事務的。

果然如他所料,不久之後,孫儒宣州城下屢次失利,而且廣德營被打破, 張訓又屯安吉,切斷了糧道。到了六月,孫儒想撤退都不行了在這種情況江南的六月淫雨霏霏,原來的行路一片泥濘,原有的蘇,常,潤,揚據點都又被楊行密和錢鏐占去,不重視根據地的弱點終於完全暴露。

由於大營裏部隊太多,孫儒所部不僅斷糧,還因為衛生問題爆了瘧疾。乘此良機,楊行密打破了孫儒的大營,陣斬孫儒。孫儒所部多投降楊行密,隻有劉建鋒、馬殷率領殘部七千人逃脫,江淮經過數年的動蕩以後,鹿死誰手,終於塵埃落定了,楊行密成為了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