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讀書的女人,能交上一群高尚的朋友。林黛玉說:“我一生與詩書做了閨中伴。”畢淑敏說:“好書對於女人,是她們招之即來的永遠不倦的朋友。”列夫·托爾斯泰、羅曼·羅蘭,或者巴金、冰心、錢鍾書、張海迪等,他們在書籍的海洋中遊弋,絕不亞於對高級時裝、化妝美容的仰慕。她們往往在不經意的瞬間,獲得了人生的充實和安寧,尋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和真諦。
愛讀書的女人,心有夢想,即使平凡如葉,仍能創造葉的美麗和生活的樂園。把自己引向有花鳥樹木、有藍天白雲、有繁星明月的地方,那永不失去的夢想更是她們生活中的一首詩、一幅畫、一段遐想、一片心境、一點安慰、一些希望。
愛讀書的女人看世界。覺得天藍地闊人美。她們以聰慧的心靈,寬廣樸質的摯愛,善解人意的修養,將美麗寫在心靈。她們把生活讀成詩,讀成散文,讀成小說;把生活讀成誠實、友善、自尊、正直、讓愛和美充實了自身的心靈世界,讓崇高和尊嚴引領著女性的目光;對世人,她們不裝腔作勢;不阿諛奉承,總透著一身書卷氣、一股清高味。
愛讀書的女人都懂得:人生有風有雨,書是能遮風擋雨的傘;人生有險灘有暗礁。書便是明亮的燈塔;人生有山窮水盡時,書中有柳暗花明處;人生會失去很好的朋友和戀人,書卻永遠忠誠如一。
對於書。不同的女人會有不同的品味,不同的品味會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得到不同的效果,因而演繹出一道女人與書的風景線。
有的女人。讀書是為了獲取知識,增長才幹,她們比較注重思想性強、有哲理、有深度的書。書提高了她們的人生境界,使她們生活得很充實。這樣的女人本身就是一本書,一本耐人尋味的好書。
有的女人,讀書是為了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她們喜歡讀唐詩宋詞,讀古今中外優美的散文,在悠悠哉哉的閑適中修身養性,鑄就了淡泊平靜的一生。這樣的女人像似一首詩,清新素淨非常可愛。
還有的女人,讀書隻是一種娛樂和消遣,或者隻是附庸風雅,她們熱衷於纏綿悱側的言情故事和影星、歌星名人的花邊新聞。她們比較實際,有點兒俗氣,好在她們讀點書,能通曉一些事理。
書能夠影響人的心靈,人的心靈和人的氣質又是相通的。
一個二十幾歲女人要想把自己打扮得可愛、漂亮或者具有吸引力,那就去讀書吧。
讀書是女人的立身之本。喜歡讀書的女人,學曆可能不高,但一定有文化修養。有文化修養的女人大都知書達理,處事冷靜,善解人意。經常讀書的人,一眼就能從人群中分辨出來。特別是在為人處世上也會顯得從容得體。有人描述,經常讀書的人不會亂說話,言必有據。每一個結論會通過合理的推導得出,而不是人雲亦雲,信口雌黃。
經常讀書的女人,她們做事會思考,知道怎麼才能想出辦法。她們能從無序而紛亂的世界裏理出頭緒,抓住根本和要害,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她們做的每一步都是深思熟慮過的。這些都是平時缺乏讀書的人所欠缺的。
書讓女人變得聰慧,變得堅韌,變得成熟。使女人懂得包裝外表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滋潤。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歎息。
假如世界有十分美麗,如果沒有女人,世界將失掉七分色彩:如果沒有讀書的女人,色彩將失掉七分內蘊。
在人生的道路上,由於偶然的機遇或出於必然的選擇,人們踏上了不同的人生旅程。有時,一本書能夠影響到一個女人的整個人生。
二十幾歲女人,多讀些書吧,多讀些好書吧。書籍會使你終生受益匪淺。
跳出思維的慣性陷阱
人都有慣性思維,愛用常用的方式思考,善用常用的行為方式處事。久之,就養成了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很多人說,人是習慣的產物,這話一點不假。
人們都是如此,有了一定思維方式以後,總會形成慣性思維,使人們用單一的眼光去分析問題,將問題的答案統一了,將人們的思維束縛了。但歸根結底還是由於人們的惰性,因為慣性思維畢竟可以讓人在常規的問題上省許多力,使人們覺得做事方便,於是人們便習慣於慣性思維,遇到問題便保持一貫思維方式,不再對事物多加分析,不再對問題多加思考。久而久之,人們便進入了思維陷阱,使思維變得固執、死板、狹隘。
其實克服慣性思維很簡單,隻需對事物多留一份心,所謂留心,不是讓你遇到問題就反複思考,將跟問題有關的事物通通分析,而是能將問題整體分析透徹,不受事物之間聯係的幹擾。當然以上方法的前提是你能克服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