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找一個適宜建築地穴,方便取水,方便尋找燃料,背風向陽的地方。當然極地周圍冬天是永遠的黑夜,這裏的白天會非常短,陽光會很少,這一點楊昊提前就給小魚打了預防針,免得她到時候大驚小怪。
尋找了七天後,楊昊決定在一片背靠森林的草原上安家,這片草原位於兩片森林的中間,麵積東西長兩公裏,南北寬一公裏,草原中央是一條十幾米寬的小河,河水很清,常可見肥美的魚兒成群結隊遊過。小河北麵半裏處有一座兩三丈高的土堆,土坡四周長滿了荊棘刺,這裏的土很幹燥,且質地也不錯,很適宜在此挖掘地穴。
背靠森林可解決木柴的問題,森林也能阻擋一部分凜冽的寒風。麵朝河流,取水方便,食物不足時還可以破冰捉魚。土坡的土質很適合挖掘地穴,四周的荊棘叢又可阻擋猛獸的侵襲。草原上、森林裏獵物非常豐富,而且它們沒有見過人,獵捕起來非常容易。
吃的、喝的、住的都有了,安全也很有保障,這是個隱居的好地方。不過楊昊很清楚,他現在最大的敵人並不是這些,而是嚴寒,西伯利亞的寒冷,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距離嚴冬來臨不足一個月了,楊昊必須搶在這之前準備好一切。首先他必須挖掘一個可以過冬的地穴。小魚對挖掘地穴感到十分不解,按照她的想法不如用垂手可得的木料修建一所小木屋,既美觀又實用。楊昊耐心地給她解釋:時間太緊,自己沒有把握在一個月時間內造成一間木屋,況且這裏冬天的風很大,木屋很容易會被風吹塌,這是其一,其二,這裏的冬天漫長且寒冷,木屋不利於保暖。最後,森林裏的野獸說不定會隨時過來光顧,木屋不適合防禦敵害。
小魚很快就被說服了,楊昊的挖掘工作隨即展開。在此之前,楊昊獵殺了一隻肥羊,剝了皮交給小魚,由小魚負責銬羊肉,煮羊雜碎湯,楊昊則日夜不停開始挖掘,工作進展速度很快,三四天的工夫,土包朝陽一方就挖出了一個長二丈五,寬二丈,深八尺的大坑。大坑分成四個部分,各部分之間用土牆分隔開。
四部分中最大的一間是臥室兼起居室,緊挨著的是儲藏室,儲藏室的對麵是柴房和廁所,最外麵的一間是門庭,順著土台階可以爬出地屋。楊昊在臥室中央掏了一個火坑,讓其自然風幹,可惜失敗了,炕洞在風幹後竟然倒塌了。楊昊隻得在土壁上掏壁爐,因為土質有些鬆,一連掏了三個才成功。
在外間,楊昊原本用土留了台階,當做是從地麵進入地洞的階梯,後來嫌土台階占用的空間太大,便改成了木梯,節約下來的空間則用來堆放幹柴和懸掛風幹的獵物。
在地穴挖好等著陰幹的時候,楊昊到森林裏去伐木,用筆直的雪鬆做支撐屋頂的柱子和橫梁。他把剝下來的樹皮泡在小河裏,一段時間後,再將樹皮撈出曬幹打軟做成繩索,將柱子與橫梁捆牢靠,然後將小段木料一層層碼放整齊,形成了地屋的屋頂,再在屋頂蓋上一層厚密的樹皮,用以防止灰土往下落。
樹皮鋪好後澆上一層稀泥,稀泥將幹未幹時在上麵鋪上一層厚厚的白茅草,茅草用以保暖,白茅草鋪完上麵再澆一層稀泥,稀泥上蓋一層細鬆枝,將鬆枝固定壓平後再澆上稀泥,最後在稀泥上蓋上茅草,撒上細沙。整個地屋的屋頂足有一尺多厚。
為遮擋風雪,地屋的出口處又建了一座木質三角形的頂棚。
地屋的工程總算搶在第一場大雪來臨前全麵完工。楊昊試了試,爬進爬出都還是蠻方便的,唯一的缺點就是屋內光線太過昏暗。一切準備好後,楊昊用一塊鮮豔的紅布做了一麵旗幟插在地屋的屋後,用作標識,免得外出打獵時找不到回家的路。
住的問題解決後,楊昊開始儲存過冬的食物,肥美羊和鹿不斷被從森林裏扛回來,楊昊剝下皮後交給小魚,由小魚負責將肉切成一條一條的,掛在屋前的木架上風成肉幹。
除非就在眼皮子底下打獵,否則小魚一定要跟著一起去,大森林的邊緣危機重重,楊昊自然不放心把她一個人丟下。另一方麵,兩個人雖然終日也說不上幾句話,但是誰也離不開誰。他們之間的關係已經超越了情愛的紐帶,而成為相依為命的終身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