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她丈夫對我說:“學妹,我想跟你談談,我不知道真正的地獄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我覺得過去的七八年,我簡直就像生活在地獄裏!我跟她當年是非常相愛的,但這些年,我不知道是我變了,還是她變了,我們之間一點信任都沒有了。有時候,隔壁的鄰居,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太太跟我說句話,她也要問個清楚,跟那個老太太說了什麼,每一句話都要我重複一遍,否則她就很不高興。鄰居有一個女孩,十七八歲,開車經過時停下來和我說幾句話,被她看見,也要追問我們到底說了什麼,好像所有女人都和我有說不清的關係一樣。她把我當賊防著,每天當我上床準備休息,她就開始數落,抱怨種種對我的不滿,我覺得自己似乎睡在一個債主的身邊,天天被討債……所以,求你不要再勸我們和好了吧!”
聽了他這句話,我放棄了幫助他們。一個事業成功的女性,卻在婚姻中完全喪失自信,最終逼得丈夫與自己離婚,不能不說是人生的悲劇。信任是簡單的事情,沒有特別深刻的道理可講,但真正建立起對他人的信任確實非常困難。不自信的人很難相信人,因為他們連自己都懷疑,更難相信他人對自己的愛。失去了信任的基石,夫妻關係又能堅持多久呢?
做好“期望管理”
感受是一種情緒,而情緒是處於不斷變化中的。在婚姻生活中,我們會對對方有許多期待。當期待得到滿足時,我們會興奮、快樂,但當期待落空時,我們會失望、難過,同時也會對對方不滿。因為不滿,就會產生負麵的情緒,這情緒或累積或擴散,都會影響到夫妻的關係,進而影響到婚姻的品質。所以,如何做好期望管理,在女性的自我修養上是重要的課題。
經常有這種情況:妻子在家做了一桌豐盛的晚餐,一邊準備飯菜,一邊在想著丈夫回來看到飯菜會有多麼開心。或是妻子買了一件漂亮裙子,穿在身上等著丈夫誇讚。然而很可能丈夫正被工作弄得焦頭爛額,一進家門就坐在沙發上懶得理人,對滿桌飯菜或新裙子無動於衷。妻子沒有在預期中得到一句讚美的話。
碰到丈夫的情緒不好,隻有等他從自己的世界走出來,才能注意到妻子的用心。他會因為內疚而生出更多的愛、更高的讚揚,以感謝妻子的賢惠和理解。
但如果是對方忽視自己,這是女人最受不了的。尤其是期望值非常高的時候,巨大的落差使她們無法承受,她們率先發起攻勢,心煩意亂的丈夫看到妻子劍拔弩張,一場狂風暴雨在所難免。爭吵既傷感情又傷身體。如果想避免爭吵、避免失落,就要做好期望管理的內修課。因此,我不建議妻子完全遷就另一半,而沒有自己。成熟的女子有顆淡定從容的心,在得失之間自然會拿捏分寸。
還有一種期望是不合理的,不切實際的。那就是:“如果他愛我,不用我說,他也會知道我的想法。”自己不說,讓別人猜;別人不願意猜或者猜不到,自己獨自煩惱。這恐怕就是一些自怨自艾的女人的可悲之處。但事實上,一個人不會自覺地體驗到別人的想法,尤其是男女兩性的思維方式有很大差異。成熟的女性多會通過直接表達或者暗示的方法進行溝通。
期望值的落空,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常以自己的方式去愛別人,而不能從別人的角度,用他(她)想要的那種方式去愛。在這裏,我和大家分享一篇值得深思的短文:
幸福的路徑——做對方要的
我的母親是個非常好的人,自小我就看到她努力地維持一個家。
她總是在清晨五時起床,煮一鍋熱騰騰的稀飯給父親吃,因為父親胃不好,然後,還要煮一鍋幹飯給孩子吃,因為孩子正在發育。母親總是經常彎著腰,刷鍋子,我們家的鍋子每一個都可以當鏡子用。她也常常蹲在地上擦地板,家裏的地板比別人家的床頭還幹淨。我母親是個認真辛勞的好女人。
然而,在我父親的眼中,她卻不是一個好伴侶。我成長過程中,父親不止一次地表示他在婚姻中的孤單,不被了解。
我的父親是個負責的男人。他不抽煙、不喝酒,工作認真,每天準時上下班,暑假還安排功課表,安排孩子們的作息,他是個盡責的父親。他喜歡下棋、寫書法,沉浸在古書的世界。我的父親是個好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