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巷陌實踐:在實踐水平提高中建立人民情懷
人民情懷對於90後的高校學生來說隻是抽象的概念,把抽象概念自然轉化為真情實感,唯有接地氣,在田間地頭、尋常巷陌尋訪典型的人與事采攝。高校學生們對於廣泛接觸社會,總具有一定的新鮮感,樂於深入大眾,可以在實踐水平提高的同時深刻的感受到人民大眾的生活、生存狀態,感動於凡人善舉,觸動於社會問題。對學生而言,在實踐中尋找、采訪、拍攝一次凡人善舉比多次說教更具教育效果。在深入大眾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不斷調整自己的拍攝思路,同時學會傾聽老百姓的呼聲,學會使用老百姓的語言與他們交流,在拍一係列典型的點滴過程中由內心自然建立起人民情懷。實踐表明,學生建立起人民情懷,越是深入人民生活之中拍攝,所拍攝的形象越是生動、鮮活,新聞攝影水平越是得以快速提升,學生也越來越願意深入人民群眾中尋找拍攝題材,這正是一個雙向互動的良好發展。近來,學生拍攝成果豐碩,均為充滿人民情懷的正能量的影像。學院建立了“課程實驗、實驗課程、聯合作業、專業采風、課堂聯動、專業實習、畢業創作”七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係,全麵、係統的開展了學生社會新聞攝影實踐教學,組織了“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等專題采風教學實踐,在實踐中,通過大力弘揚主旋律,著力表現表現大好河山、發展成就、和諧社會、幸福生活來進一步確立正確立場,來建立人民情懷。每年暑期,學生們均在教師的帶領、指導下,深入到各地進行社會實踐,尋訪、拍攝好人好事,傳播正能量。學院從學生培養階段開始就注重基層實踐意識,學生將實踐落實到尋常巷陌,教師亦將學問做到田間地頭,在實踐教學中帶著問題到基層,在基層中發現新問題,在基層中解決問題。正是在實踐中的一件件事例,一次次拍攝,使學生建立起人民情懷,致力於為人民拍攝。
三、媒體傳播:在綜合素養提升中樹立責任擔當
學堂教育、巷陌實踐、媒體傳播是漸進且循環的過程,學生在學堂教育中萌發了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宣傳者、廣大人民群眾的代言者的初步想法,在實踐中進一步感覺自己應用相機來表達正確的社會認識,當自己拍攝的新聞攝影作品通過媒體傳播後,責任擔當的意識逐漸真正建立起來。作品在媒體發表,有的還引起了一定的關注,進一步樹立學生正確的拍攝導向,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專業學習與實踐拍攝的熱忱,對自己拍攝的意義也更為重視,對拍攝方向更為明確,拍攝內容的選擇更為清晰。學生在選擇圖片、撰寫說明、進行投稿中,既提升了綜合素養,同時在所攝圖片的選擇與文字撰寫過程中,對學生又是一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深入學習,一次思想的自我教育,將拍攝人民的自發行為轉為自覺行動,深刻理解自己在實現偉大中國夢進程中應該擔當的媒體人的責任。媒體傳播還包括了學生在媒體進行實習,拍攝作品進行傳播,其間跟著媒體的記者們一同深入生活,感受他們的責任擔當,從而深刻理解自己所擔負的重任與應盡的職責。
在部校共建視野下探索新聞攝影人才培養的新路,力求培養政治強、業務精、視野廣、紀律嚴、作風正的新聞攝影後備人才。通過學堂、巷陌、媒體,使攝影專業學生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內涵並內化於行,充分感受到自己在實現中國夢進程中所肩負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樹立正確立場,努力學習攝影技術,用鏡頭來反映社會,表現人民,這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攝影教育才能真正達到預期的效果與目標。□
【本文係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重點項目:《高校攝影專業複合型人才培養研究》(項目編號:2012jyxm107)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張昆,《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統領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14(Z2)
②王小節,《當代語境下如何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8)
(作者:安徽師範大學傳媒學院攝影係主任、副教授)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