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石寶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3 / 3)

2.對增加非農產業資金投入的影響。石寶鎮非農產業資金的來源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政府財政撥付,如石寶寨旅遊景點建設的撥付;其次是,其他手段的資金投入,包括商業信貸和民間自籌資金。兩種轉移模式對增加當地非農產業資金投入的影響可以從轉移勞動力對非農產業投資的參與度以及投資額來進行分析。就投資的參與度來講,內部轉移勞動力的參與度明顯高於外部轉移勞動力。主要表現在當地個體服務業的參與度上。而從投資額的角度來看,外部轉移勞動力因其收入較多,雖然參與度沒有內部轉移勞動力高但其投資額往往大於內轉勞動力。總的來講,兩種轉移模式都增加了當地的非農產業的資金,但外部轉移模式更有利於為非農產業提供資金。

3.對擴大非農產品需求的影響。農村居民對於當地非農產品的需求會直接影響到當地非農經濟的發展。通過筆者的統計整理,兩種不同轉移模式的勞動力的消費主要集中在本鎮,且消費比重占其總支出的70%以上,因此可以說石寶鎮就是一個消費占主導的鎮域。其中外部轉移勞動力對非農產品的消費主要表現為對鎮內商品房、摩托車、日用家電等的需求;內部轉移勞動力及其留守本鎮的家庭成員更多的消費支出為食物衣物以及教育支出。可見,無論是內部轉移還是外部轉移都提高了農民的消費能力,擴大了非農產品的市場消費需求,進而帶動非農產業的發展。不過,外部轉移勞動力在這方麵的貢獻比內部轉移勞動力更大一些。

四、石寶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對當地經濟發展影響的SWOT模型

石寶鎮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對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了一係列問題,同時也有機遇。表現為:一方麵,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使得本地經濟發展遇到一係列問題。如當地經濟所需的有效勞動力供給不足;非農產業發展問題多;大量農村自然資源的閑置、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問題嚴重;農業生產投資不足等。另一方麵,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也增加了當地經濟發展所需的資金;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當地人地矛盾,且使得當地土地規模化流轉成為可能;由於政府對返鄉創業農民的政策支持,近年來農村相關項目建設成績突出;農村勞動力外部轉移到內部轉移的轉變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勞動力質量。

五、結論

由於石寶鎮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以外部轉移為主,因而兩種勞動力轉移模式給當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最終影響集中體現在外部轉移上,即:一方麵,大量青壯年勞動力的外部轉移造成本地區經濟發展所需的勞動力供給不足;大量農村資源的閑置和浪費;當地生產投資的不足等問題突出。同時它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人地矛盾,有利於土地的規模化流轉;提供了發展所需的部分資金等。總的來講,石寶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對當地經濟的發展弊大於利,這也是當地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李秉龍,薛興利 .農業經濟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2)

[2]忠縣統計年鑒,2013

[3]鍾甫寧.農業經濟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5)

[4]唐萍萍.勞動力轉移對農村發展影響研究-基於樣本村的實證分析.農業與農村社會發展,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