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宜昌區域鄉村旅遊發展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宜昌市鄉村旅遊發展中也走了彎路,在不斷嚐試和實驗中積累經驗,對發展中暴露的問題我們要加以分析,不斷完善,促使本市區的鄉村旅遊健康、持續發展。總結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旅遊經營與管理經驗比較欠缺。由於鄉村旅遊是在鄉村或鄉鎮開展,鄉村旅遊的發展是建立在村民參與的基礎之上,這樣一來,村幹部和鄉鎮領導就成為發展鄉村旅遊的領導者,這些領導者缺乏現代旅遊管理的理念和經營能力。加上村民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更是缺乏旅遊經營與管理的相關知識,經營觀念尚未形成,缺乏旅遊服務意識,不懂得在鄉村旅遊發展中的一係列經營與管理。管理人員和村民都缺乏管理能力的時候,造成服務不到位和管理工作的混亂,製約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影響了鄉村旅遊效益的提高。
(二)沒能遵循旅遊發展規律做出規劃。製定鄉村旅遊的合理規劃是發展好鄉村旅遊的基本條件,然而有許多的鄉村在發展旅遊的時候,嚴重地破壞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不顧客觀實際和旅遊市場規律,盲目上、跟著上,各自為陣、重複建設。有的旅遊開發者隻注重規劃,根本沒有考慮原生態的旅遊資源具有的價值,如恬靜鄉間小路、夕陽西下的田園風光等,就需要我們旅遊開發的東西,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許多鄉村就缺乏這樣的觀念,去效仿其他鄉村旅遊開發好村落。沒有清醒的認識到鄉村旅遊規劃重要的是不僅要保護自身的資源,而且是要開發好自身的資源優勢。
(三)旅遊基礎設施比較落後。基礎設施的質量較差,沒有一個完善的基礎設施係統,村民對旅遊環境的理解不夠,鄉村旅遊在發展的時候就出現很多問題,基礎設施的建設缺乏資金、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夠等,甚至對垃圾桶的使用都較少,旅客來到鄉村旅遊,是在服務意識上服務不能滿足遊客,在基礎設施的薄弱,如道路狹窄,自駕車無法進入鄉村、衛生間的衛生條件差,餐飲條件沒有保障等,都使遊客在鄉村旅遊的食、住、行、遊、購、娛得不到一個較滿意的體驗,導致遊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使得鄉村旅遊的重遊率降低。
(四)旅遊發展的觀念較為落後。
農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缺乏旅遊管理的經驗和能力,甚至有極端的村民誤認為搞旅遊就是服侍別人的事,不願參與到旅遊發展中去,缺乏旅遊服務意識,導致在鄉村旅遊發展中人才匱乏,缺少對鄉村旅遊發展所帶來的重要意義的理解,思想觀念亟待提高。要調動村民在鄉村旅遊的發展,以促進鄉村社區發展為目標,就要將農業、農民和鄉村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遊業成為鄉村重要的產業和社區經濟內容,使農民從旅遊業中直接獲利,對村民進行培訓,提高落後的思想觀念,改變落後的旅遊服務觀念。
(五)缺乏鄉村旅遊品牌產品。
在鄉村旅遊的品牌宣傳中,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旅遊品牌,而且旅遊產品單一,沒有能吸引遊客的旅遊產品,遊客的逗留時間短,盈利點自然少,甚至有的鄉村旅遊產品個性喪失。鄉村旅遊的開發沒有遵循市場規律,根據旅遊市場需求情況,開發出適銷對路的旅遊產品,出現鄉村旅遊產品過剩和浪費的情況。
三、宜昌區域鄉村旅遊發展的對策與思考
對宜昌地區鄉村旅遊的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嚴重地製約了鄉村旅遊的發展,為了進一步推動鄉村旅遊的發展,結合宜昌旅遊發展的實際情況,本文做出以下探討:
(一)正規化發展、標準化服務。
為了實現鄉村旅遊持續、健康的發展,應製定有關法令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鄉村旅遊的發展步入法製化、規範化的道路。鄉村旅遊的發展,必須加強科學的管理製度,依據法律法規,製定相關的經營管理條理,提高村民的法製意識,使鄉村旅遊的發展得以健康的發展。提高鄉村旅遊管理人員的素質,對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進行短期的培訓,解決人才匱乏的難題。
(二)重視早期規劃、創新旅遊產品。
鄉村旅遊的開展,必須作好“鄉村旅遊的總體規劃”,製定一整套符合自身旅遊發展的“鄉村旅遊專題規劃”,運用科學的發展觀,以可持續發展的理論為導向,在作好鄉村旅遊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製“鄉村旅遊專題規劃”,鄉村旅遊的規劃不是一層不變的,應該實事求是,根據自己是實際情況,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開發的同時又要注意保護,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在規劃鄉村旅遊的時候,不能隻看到經濟效益,還要重視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