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兵寇西京(2 / 2)

但這時邊允卻突然仰天大笑了起來,但笑著笑著轉而又變為大哭,而後恨恨的說道:“非我等不願投降,然此時大錯已然鑄就,陳懿、冷征皆為我等所殺,想要回頭為時晚矣!”

說罷他看回頭看到身後的隊伍中,那些投降的官軍兵士神色尚有猶疑,於是含著淚厲聲質問道:“爾等棄了主帥投降,致使主帥被殺,再回官軍那裏還能活命嗎?!”

被邊允這麼一喝問,這些兵士才都醒悟了過來,又紛紛放棄了倒戈的念頭,握緊了手中的兵器,準備與對麵軍陣中的那些官軍廝殺了。

而蓋勳看著這情形,知道一場惡鬥是免不了了,趕忙示意兵士們做好廝殺的準備。

但這時邊允卻又突然大吼一聲道:“走!”而後撥轉馬頭,帶著隊伍(包括那些攻城的人馬),棄了冀縣撤圍而去。

自這之後,邊允因羞於當了叛賊的頭領,索性便將自己改名為邊章,而韓約因害怕被朝廷通緝,見著大哥邊允改了名,於是他亦將自己的名字改作了韓遂。

而官軍這邊,蓋勳冒死救了左昌之後,卻不肯接受左昌的提拔與獎賞,反倒將左昌借著平叛,虛報軍費、克扣軍餉,欺上瞞下、中飽私囊之事一一上奏朝廷。

而那涼州各郡的太守們,為了推脫擁兵自保不肯發兵救援冀縣的罪責,見著蓋勳帶頭上奏彈劾左昌,也忙聯名上奏,加油添醋的羅列了許多的罪名,告發左昌。

那皇帝劉宏正愁於弄不來錢糧撥給西涼平叛,都在“勒著褲腰帶”過日子了,看了這些狀告左昌貪腐軍費的奏折,勃然大怒,當即免了左昌涼州刺史之職,押回洛陽問罪,另派了素有清譽的扶風人宋梟接任涼州刺史之職。

而這宋梟倒確實是個清官,也稱得上是個潔身自好的謙謙君子,自他到了涼州之後,短短數日之間,涼州官場之上的那些烏煙瘴氣之風頓時為之一掃而空,但可惜的是,他卻是個不知變通的腐儒,妄圖將他整治官場不正之風用的那一套忠孝之道,再用到治理涼州的叛亂之上。

他遍觀涼州所有的官員,發覺隻有這蓋勳方才稱得上是君子,於是便與蓋勳商量道:“涼州寡於學術(指儒學經典),故而屢致反暴。而今若多寫孝經,令家家習之,庶或能使人知曉忠義之道。”

蓋勳聽了諫阻道:“昔太公封齊,崔杼殺君;伯禽侯魯,慶父篡位。此二國豈乏讀書之人?而今當務之急在於平叛,若放任叛軍不管而強為非常之事(令家家習誦孝經),既足結怨涼州之百姓,又當取笑於朝廷,勳以為此事切不可為!”

宋梟原來將蓋勳引作知己,與蓋勳商議此事便是想得到蓋勳的認同,卻不想蓋勳卻劈頭澆來一盆冷水,說自己欲推行孝道倒成了“非常之事”,萬分失落之餘,他毅然固執己見,召集各郡官員,以及涼州境內所有的讀書之人,晝夜趕工,抄寫孝經,分發到各亭,由亭長組織亭內百姓學習孝經。

而此時的涼州百姓,皆苦於戰禍,過著早不保夕,隨時會被叛軍殺死的日子,而且成日裏學孝經,就幹不了活計了,於是窮苦的百姓隻能天天挨餓,而離開了窮人的勞作,那些富戶、土豪的日子也變得一塌糊塗。一時間涼州的百姓無不怨聲載道,那些吃不上飯的精壯漢子,便鋌而走險,投了叛軍。

有這許多的百姓來投,叛軍的隊伍更加壯大了。於是,邊允便領著這一眾的叛軍,開始兵叩長安,攻打右扶風。而為了避免上次攻打冀縣時,師出無名,最後兩萬大軍反被蓋勳領著兩千人給罵退的尷尬局麵,韓遂替邊章想出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誅殺宦官,清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