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這小宦官卻冷笑了起來,對廖淳說道:“跟敵人講規則,哼!愚蠢之極,一會兒成了我的刀下亡魂時不要後悔才好!”
廖淳也冷笑著回敬道:“這些說教的話等打完了再說也不遲!”說著從懷裏一節接著一節的掏出了九節杖的短棍,並把它們裝到了一起。
封口見了驚道:“九節杖?!你們是黃巾賊?!”
封口能一下子認出九節杖也讓廖淳吃驚不小。
二娃子何邑則說道:“喂!喂!喂!九根短棍接一起就叫‘九節杖’啊?我再拿一根接上,那是不是就叫做‘十節杖’了?就憑一根杖就說我們是黃巾賊,官老爺,你給的這罪名大了些吧。”
薑蘭甫附在何邑的耳邊說道:“你成天胡說八道,就這句話還算是過了過腦子。”
二娃子聽了問道:“什麼意思啊?你損我誇我哪?
眾人都沒見過九節杖,許多人同二娃子一樣,甚至連九節杖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都隻是在一旁看著不說話。
而就在薑蘭甫與何邑兩人嘀嘀咕咕的說話的時候,封口對著這二娃子何邑說道:“再拿一根接上?你拿得出來嗎?這九節杖可是由一整塊的九天玄鐵精煉而成,不多不少正好九節,代表陽數之極,乃是南華老仙贈與你們賊頭張角的權杖。《太平經》卷四十二說: 治得天心意,使此九氣合和,九人共心,故能致上皇太平也。所謂九人,即其無形委氣之神人,職在理元氣;大神人職在理天;真人職在理地;仙人職在理四時;大道人職在理五行;聖人職在理陰陽;賢人職在理文書,皆授語;凡民職在理草木五穀;奴婢職在理財貨。而《太平經》卷七十一說:道有九度。一名為元氣無為,二為凝靖虛無,三為數度分別可見,四為神遊出去而還反,五為大道神與四時五行相類,六為刺喜,七為社謀,八為洋神,九為家先。一事者各為九,九九八十一首,殊端異文密用之,則共為一大根,以神為使,其上三九二十七者,可以度世;其中央三九二十七可使真神吏;其下三九二十七其道多耶。也就是說,這九節杖既能招神又能劾鬼,持杖即職可理九人九氣之事,可以統攝天地萬物;可以度人得道。”
封口滔滔不絕的說了一大堆,這些東西連廖淳也沒聽張角說過,因此眾人都安安靜靜的聽著,雖說廖淳知道是瞞不過封口了,但是在封口態度不明朗之前,他可不想承認眾人就是黃巾賊,因此在封口說完的時候,廖淳裝作聽得很不耐煩的樣子說道:“扯那麼多沒用的做什麼,還是手底下見真章吧。”說著舞起九節杖向著封口揮打而去。
封口正在得意洋洋的顯擺他的廣博的學識,卻不想廖淳卻撲打而來,隻得舉刀接戰。
兩人便又乒乒乓乓的打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