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白應道“今天早上魯夫子跟我說過,院長您要親自給我授課,弟子何德何能萬不敢勞駕院長大人,當時有些詫異罷了;關於書院,我很慶幸我的選擇是正確的,沒有我想的那麼迂腐,就開學禮那天您實行的那個有獎有罰的學習態度,很是實用,弟子覺得此事可繼續延續下去。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師傅請受弟子一拜”
說罷便俯身跪拜,福伯並未去攙扶,而是任李小白隻身跪拜。李小白跪下來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頭。
福伯說道:“罷了、罷了。這一切皆是命數,想我即將行將就木之年,能得一弟子傾囊相授,也不枉我來這人世一遭”
“小白你可知先皇在位時的“貞觀之治”?我先來跟你說說說我的故事”福伯問道
“什麼?先皇貞觀之治? 李世民?哎呦。我去~~~·”後世裏李世民的大名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啊。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先皇太宗“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命 閻立本在 淩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是為《二十四功臣圖》 ,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麵北而立,太宗時常前往懷舊。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此舉稱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而這二十四位功臣分別是: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王李孝恭、萊國公杜如晦、鄭國公魏征、梁國公房玄齡、申國公高士廉、鄂國公尉遲敬德、衛國公李靖、宋國公蕭瑀、褒國公段誌玄、夔國公劉弘基、蔣國公屈突通、勳國公殷開山、譙國公柴紹、邳國公、長孫順德、鄖國公張亮陳國公侯君集、郯國公張公瑾、魯國公程咬金、永興公虞世南、邢國公劉政會、莒國公唐儉、英國公李勣、胡國公秦叔寶”
{唐代詩人李賀的《南園十三首》【其五】有詩為證: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聽著福伯緩緩的說著,李小白心想著,我的親娘來,這二十四功臣知名度都後世傳頌啊。師傅說這個,難道他是???
“當時先皇體恤為他立下赫赫功勳的功臣,大家都很欣慰、跟著一個英明賢主,也是吾等之福分。 貞觀後期,先皇心驕誌滿、吾等冒死直言相諫,仍為之。卻也是讓吾等心寒。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不顧大臣們的冒死極諫,詔廢王皇後和蕭淑妃,冊立武則天為後,因諫淨,褚遂良等人被遠貶蠻荒。而我則看不慣廟堂之亂,逐擇此地隱姓埋名,在10年前,創立這綠野書院,而我複姓長孫。”福伯緩緩的說著。
“啊!什麼?你說你是長孫無忌?司徒無忌大人?不是說無忌大人被~~~~~~”;李小白非常震驚。
“噓,小聲點。吾之身份無人知曉,現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切莫向外人道也,否則為師殺身之禍再切難逃,我終究是小看了武媚娘啊,一代巾幗,不讓須眉”福伯對李小白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