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這還不算,這次出擊的五千清軍,還都是優中選優,嚴加挑選的!最起碼都得是步甲!絕大部分還是馬甲兵!(所謂的馬甲兵,就是擁有七年以上作戰經驗,每個人手上都有數十條明軍的人命,甚至都可以稱得上身經百戰!所以麵對這樣的對手……)
而反觀這三千長槍兵呢,雖然其中老兵也有,但是絕大多數,還是崇禎十二年的擴軍中招進來的,沒有實戰經驗或者很少(因為到了崇禎十二年那會,整個陽和道的土匪全都被剿光了,包括相鄰州縣的流寇也全被剿光了,沒東西可以練手了)。
所以這些長槍兵雖然平常都是嚴加訓練,可是在這樣殘酷的搏殺中(一招不慎就是死),所以還是不如那些清軍的!至於理由也很簡單——他們沒見過血!
(見過血和沒見過血,那是不一樣的,另外還有個判斷的標準,在這樣的生死搏殺中口中還能有唾沫的,那就是老兵,而如果緊張的口中幹澀異常,都根本沒有唾沫的,那就是新兵。
可惜這三千長槍兵中,很多此刻口中都沒有唾沫!哪怕他們平時訓練時,都用殺雞殺羊這樣的方法來代替,可還是不行)。
此時太陽已經漸漸爬高,鴨蛋黃似的太陽開始呈現出威力,大霧開始漸漸散去,於是敵我雙方,都可以清楚的看見場上的形勢——此時陣地上的長槍兵已經所剩不多,雖然韃子的精騎也被拚掉了不少,可還是能明顯看出來,清軍已經占據了絕對的上風!
(此時韃子精騎還剩下約一千五百人,可是長槍兵隻剩下一千人都不到了,再加上本來單兵戰力就不如他們……),陣地失守,已經近在眼前!
“好!太好了!不愧是兩黃旗的勇士啊!”皇太極見了就是非常欣喜……不愧是他親領的兩黃旗,關鍵時刻就是能打硬仗!並且這要是能全殲這部玄甲軍的話,這對於明軍士氣的打擊……
想想看,連最精銳的玄甲軍都被我們消滅了,那麼換成其他明軍呢?
(不過對於增援這些清軍,皇太極倒也沒有這個打算,一來此時大霧已經開始消散,再次出擊的話可就沒有掩護了,二來他也不想打成對攻戰)
而同樣已經親臨指揮的楊山蘆,見了就是歎息一聲,按照常識來判斷,這塊陣地已經無法堅守,崩潰隻是時間問題,包括從其他地方調來的長槍兵,還正在趕來(因為長槍兵屬於要被漸漸淘汰的兵種,所以這次出征的四萬玄甲軍中,一共隻有五千長槍兵,並且是分布在整條戰線上的)。
至於退下來的鳥銃兵們,倒是早已經嚴陣以待了,黑壓壓的槍口已經對準了這些清軍!可是如果往陣地上進行無差別射擊(畢竟都已經混戰在一塊了,再加上燧發槍推崇的不是射擊精度,而是火力密度),這種事情楊山蘆又做不出來。
(當然後世的八年抗//戰中,某些動不動就喜歡玩剖腹的矮子們,他們是做得出來的,可那種還是人嗎?那種隻能被稱作獸軍!)
所以現在楊山蘆所能做的,也隻能是在陣地失守後,所做的其他應對了。
可正在所有人都以為,事情已成定局的時候,奇跡卻是同樣發生了!(皇太極那裏有天降祥瑞,我們這裏有人定勝天!)
就好像楊山蘆,他就是很清楚的看到,在陣地上的一角有那麼一小股玄甲軍,看著應該是個總旗的編製(五十人),而拚到現在隻剩下十幾人了,包括為首的那個總旗官(是個軍校畢業生,楊山蘆認識的),都已經身受重傷,胸膛處正不停的有大股鮮血冒出來!
(包括此時在他們的周圍,卻正有近十個韃子精騎獰笑著圍攻他們的!顯然這種局麵下,這個小集體即將堅持不住!
可就算是這樣,這個軍校生卻是一邊強忍劇痛,堅持指揮,一邊就從懷裏摸出一塊小藍旗,交給身邊的長槍兵道:“快!快把它綁到隊旗上!”(長槍兵的編製,是以一個總旗為一個小隊,每個小隊都有自己的隊旗)。
於是下一刻,一麵小小的藍旗就在戰場的上空高高飄揚,而上麵繡著的四個大字更是那麼的醒目——北方基石!
這麵旗幟,是每個軍校生在通過畢業考核後,楊山蘆親手贈予的!而這麵小小的藍旗,代表的是軍校的軍魂——‘榮譽,獻身!’所以現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