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這個精明的人,以其獨有的魅力贏得了所有的尊重,正是應了馬雲常說的那句話:“自己有一顆平常心,才能讓員工放下心。”
阿裏巴巴的經驗告訴我們,馬雲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誌存高遠,還在於有馬雲這樣一個靈魂領軍人物。馬雲最大的領導特質就是建立團隊的能力。眾所周知,IT業是一個出英雄的行業。但隨著經濟日益全球化,這個行業越來越理性,市場越來越規範,英雄也越來越少。團隊協作更多的被提倡。馬雲說:“單靠個人或者少數人的力量已經不行了,個人英雄的時代業已結束。”
一般人都認為領導力和商業直覺是天生的,是不可培養的,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全麵的。這裏所說的領導力是人的天生的氣質,一種超乎常人的控製能力,就像拿破侖、毛澤東等偉人特殊的氣質,這種領導力確實是不可能培養的。當然作為一個神話的主角,馬雲的遠見是天生的,而好的領導人是可以修煉出來的。
馬雲認為,企業家是具有思想,會合理組織既定資源,能把企業帶向正確方向的掌門人、決策者、指揮者,同樣張瑞敏也認為,企業家是優秀的經營者,是一個群體,是決策正確、指揮科學的群體。
雖然對領導者的定義見仁見智,但是人們對於領導本身素質的要求卻是大同小異的。馬雲在培養領導人才方麵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一般說來,所有領導都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高智商、科技和專業知識、商業頭腦、執行能力、戰略能力、經驗等。但要成為一位真正的領導,僅具備這些基本素質還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擁有誠實守信、樂於溝通、主動熱情、自我批評、終身學習等價值觀。馬雲在這方麵絕對是一位大師級人物。
2.散財人聚讓員工先致富
“我覺得這個公司需要把股權分散,管理和控製一家公司是靠智慧。”
——馬雲
如今,人們對蒙牛集團並不陌生,人們天天喝的牛奶就是很多就是蒙牛生產的。蒙牛集團的創始人之一牛根生有這樣一句名言:“財散人聚,財聚人散。”當然,和牛根生作為黃金搭檔在媒體頻頻現身的馬雲也是這一處世哲學的積極執行者。“馬雲是一個心胸頗大且非常知道感恩的人。”有人這樣評價馬雲。馬雲的“財散人聚”在上市的關鍵時刻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困難時期和馬雲一起艱苦過來的人都將獲得不錯的回報。
當年阿裏巴巴極度缺乏人才,幾乎把“會走路的人”都拉了進來,在遭遇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的1999年,馬雲決定退守杭州,不少骨幹員工卻紛紛因此而離去,留下來的人也未必都如馬雲的心意。即使到了情況好轉的2003年,馬雲也隻能夠以不高的待遇以及大量精神鼓勵來招攬人才。有當時試圖加入阿裏巴巴的投行人士回憶說,作為個人,當時選擇加入阿裏巴巴的風險其實還是挺大的,因為公司前景尚不明朗。當然,當年很多離開和拒絕加入阿裏巴巴的人現在都在後悔,悔恨自己沒有戰略眼光,但其實,留在阿裏巴巴的人,除了堅定不移地跟隨馬雲拚命向前,當時也幾乎沒有什麼更好的選擇。
因此,馬雲其實非常感激這樣一個“拚湊”起來的“雜牌軍隊”,能夠和他一起背水一戰,8年過去了,阿裏巴巴終於奔赴香港資本市場,馬雲覺得堅持者應該得到應有的回報。“傻堅持肯定要強於不堅持。”馬雲說,“堅持下來的人都獲得了財富,而心思活絡的聰明人有時候不容易成功,堅持不下去是一個最大的原因。”
馬雲對能夠同甘共苦的團隊的感恩之心溢於言表,2004年以後,阿裏巴巴經過2次拆股,大部分核心團隊成員都獲得了一定的股權,但是這和馬雲希望達到的“盛宴共享”局麵還差距甚遠。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馬雲決定在距上市前的“最後一公裏”時再啟動一個更加廣泛的持股計劃,實施的對象是集團所有的員工。到阿裏巴巴上市基本有了眉目的時候,剛加入淘寶1年的新員工也獲得了一個阿裏巴巴上市的“紅包”。
對於馬雲的“散財”思維,我們可以通過馬雲的股份問題處理上看出來。
當阿裏巴巴還沒有上市時,百度、騰訊等互聯網上市公司員工以百萬論身家,阿裏巴巴的員工隻有羨慕的份兒。那時,阿裏巴巴的客戶也都是中小企業,在百度上買搜索服務都覺得貴,更別說傳統的打廣告了。“阿裏巴巴是窮人為窮人服務。”馬雲說。而阿裏巴巴在2007年上市之後,一切都改變了。阿裏巴巴4900名員工持有阿裏巴巴4.435億股,有將近1000名員工將成為擁有超過100萬港元身家的富翁。但是,與其他互聯網公司的高管相比,馬雲隻擁有阿裏巴巴上市公司7%的股份,遠低於網易的丁磊、百度的李彥宏和騰訊的馬化騰。但是阿裏巴巴之所以能如此大批量地產出富豪,這與馬雲的“財散人聚”的理念有關。
對於散財,馬雲說,從建立阿裏巴巴開始,他就沒想過用控股的方式控製,也不想以自己一個人去控製別人,阿裏巴巴公司需要把股權分散。對於自己隻持有少量的股份,馬雲說:“這樣,其他股東和員工才更有信心和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