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軍坦克開上大橋時,立刻遭到“虎”式坦克的射擊,蘇軍的兩輛坦克頃刻間被擊毀。吃了大虧的蘇軍坦克兵立即把被擊毀的坦克從橋上拖走,並決定采用一種聰明的戰術來奪取橋梁。
一輛T-34坦克的坦克手在坦克上掛滿發煙罐,再駕駛著坦克直衝橋頭,當坦克接近大橋時,這輛坦克的坦克手點燃發煙罐,使得自己的坦克看起來就像是被反坦克炮擊中一樣。
對岸的德軍炮手見蘇軍的T-34坦克“起火燃燒”起來,都以為是別的坦克下手幹的,也就不再理會那輛“被擊毀”的蘇軍坦克。那輛蘇軍坦克就這麼“燃燒著”,朝著德軍的陣地開過去。
等這輛T-34坦克即將接近德軍控製的橋頭時,它突然加速,一舉衝到德軍坦克陣地旁邊。德軍被這一變故驚得目瞪口呆,他們急忙開動坦克應付近在眼前的蘇軍坦克。這樣,德軍坦克無法兼顧大橋的防守,其他蘇軍坦克趕緊利用這個好機會衝過大橋,一舉控製住大橋。
如此,崔可夫的部隊就得到了一座完整的橋梁,他的大部隊源源不斷地通過這座橋梁,進入蒂爾加滕沙洲。由於崔可夫帶領著他的部隊從斯大林格勒一直打到柏林城,他就特別希望自己的部隊能夠參與到攻克德國國會大廈的任務中,所以他命令自己的部隊務必加快速度,朝著德國國會大廈的方向突擊。
崔可夫的部隊還需要拚命突擊,才能得到攻打國會大廈的任務,而庫茲涅佐夫卻不需要擔心能不能撈到進攻德國國會大廈的任務,因為德國國會大廈與他的部隊之間就隔著一條施普雷河,所以,朱可夫就順理成章地把進攻德國國會大廈的任務交予第3突擊集團軍。
庫茲涅佐夫很清楚,攻擊一個大樓用不著集團軍所有部隊都出擊,所以,他選擇第79步兵軍來擔負攻擊任務。第79步兵軍是一個剛投入戰鬥的新銳部隊,士氣高昂,且官兵們的精神和體力很不錯,非常適合用來攻擊德國國會大廈這種德軍守衛森嚴的重要目標。
第79步兵軍軍長佩列韋爾特金,接到攻占德國國會大廈這個任務時感到萬分榮幸,他立即把自己麾下第171步兵師、150步兵師和第207步兵師的師長叫來開會,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製定作戰計劃,並劃分作戰任務。
3個師的師長都希望軍長讓自己的師去攻擊國會大廈,並且擔負將紅旗插上國會大廈的任務,因為對於蘇軍來說,將紅旗插上象征德國法西斯邪惡政權的國會大廈,是一種無上榮耀。
在宣布作戰計劃之前,佩列韋爾特金先介紹德國國會大廈的布防情況:
德國國會大廈緊靠施普雷河南岸,由莫爾特克橋將之與北岸連通,它的周圍有德國內務部大樓、帝國大劇院、政府大樓、勃蘭登堡門等建築,它們一起構成大廈的屏障。
守衛大廈的部隊大約有1000多人,由空投到大廈附近的羅斯托克市海軍學校學員、炮兵、沒有飛機的飛行員、黨衛軍“諾爾蘭德”師的部分部隊,以及人民衝鋒隊組成。
大廈內的守軍可以得到的較大規模炮火支援,主要由柏林動物園的高射炮炮台提供,其他的火力支援則由大廈周圍建築物裏的守軍提供。
介紹完德國國會大廈的布防情況,佩列韋爾特金開始宣布作戰計劃並分派任務。
第150師負責占領內務部大樓和國會大廈,並負責將代表第3突擊集團軍的5號紅旗在國會大廈上升起,該師師長沙季洛夫對這個安排極為滿意。
第171步兵師作為先遣隊,於28日晚上奪取莫爾比克橋,然後把大橋周圍建築物裏的德軍趕走,保障後續部隊過河,並向大樓接近,協助第150師攻擊國會大廈。該師師長對自己的部隊不能得到在國會大廈上升起紅旗的榮譽而懊惱萬分。
第207師負責占領帝國大劇院,並做好與崔可夫的第8近衛集團軍會合的準備,同時還要保護好攻擊國會大廈部隊的大後方。這個師的師長更加鬱悶,因為他的部隊連攻擊國會大廈的機會都沒有。
4月29日零點30分,蘇軍第171步兵師第765團第1營和第380團第1營,在強大炮火的掩護下,一舉奪得莫爾特克橋。
清晨,蘇軍炮兵對被德國人稱為“吉姆勒宮”的內務部大樓實施了10多分鍾的炮擊。蘇軍的炮兵火力向來凶猛,德軍早有領教,不過這次蘇軍在炮擊時還玩了點兒新花樣。
操作“喀秋莎”火箭炮的蘇軍炮手們,將火箭炮運到內務部大樓對麵的建築物中,將火箭發射器發射口正對著內務部大樓,然後發射火箭彈。一枚枚火箭筆直地飛向內務部大樓,有的撞上大樓外側牆壁爆炸,有的鑽進窗戶以後才爆炸,它帶來的覆蓋式爆炸殺傷效果非常可觀,給德軍帶來了不小傷亡。
在炮兵火力的掩護下,第150步兵師第756團越過莫爾特克橋來到河對岸,與308團一道攻擊內務部大樓。
756團和308團的戰士們組成多個強擊群通過炮彈炸出的缺口進入大樓內部,與守衛大樓的德軍展開短兵相接的戰鬥,在大樓裏,手榴彈、刺刀和衝鋒槍成為最有效的武器,德軍的抵抗極為頑強,幾乎人人都死戰到底,拒不投降。
內務部大樓裏的戰鬥從29日早晨,一直打到晚上都沒有結束,佩列韋爾特金隻好又派遣1個團增援。到4月30日淩晨4點,蘇軍才完全占領內務部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