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軍,沒有一個人離開!巴爾紮克的國王軍先遣部隊,全部一萬兩千人全部加入了這支軍隊。另外從蘇亞雷斯的國王軍裏,也有近萬人在那場戰鬥之後的一個月裏投入到了傑尼的門下。更有甚者,鷲的南部軍隊裏也有四分之一進入了傑尼的陣營。
哦,對了,就連‘本’家族裏也有人帶著自己的部隊加入了這支自由之軍,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約翰的二哥亞哈。
當然亞哈的加入還有一些另外的因素。約翰別看是傑尼的養父,但是他對他這個兒子想做什麼,其實心裏也沒有太大的底。而又由於查爾斯臨終前對他的囑托,所以約翰還是將亞哈的部隊納進了傑尼的編製。
這倒不是說亞哈是約翰的內應。假如傑尼後續在奧斯陸境內的做法並不涉及對國王、對皇室的顛覆,那麼別說亞哈是完完全全對傑尼效力的,就連整個‘本’家族,其實也是一支可以任由傑尼支配的勢力。
反正不管怎麼說吧。藍琴灣一戰,不僅沒有讓傑尼的實力受損,相反傑尼在奧斯陸的威望還更大了。
藍琴灣之戰的三個月後,傑尼出現在奧斯陸皇城。他去皇城沒有帶一兵一卒,而且為了避免讓約翰和眾多誓死守護皇城的精英侍衛們緊張,傑尼將他的‘自由之軍’,遠遠地駐紮在了波哥島上。
當然傑尼這趟前往皇城,對眾多奧斯陸大佬們來說一點兒也不意外。
法裏納已死,鷲生死未卜鳥無音信,約翰是傑尼的養父,巴克利正式當上了傑尼的後勤部部長,國王軍統領蘇亞雷斯把家搬到了波哥島上,艾爾伯特族長波奇諾用半座聖杯找傑尼換了一顆卡瓦拉龍心。
放眼整個奧斯陸上,還有哪個不長眼眉的敢說自己能與‘大帝’叫板?所以現在傑尼要想在皇城有所作為,他根本不用帶一兵一卒。他或許隻需大搖大擺的到皇城晃一圈,國王莫秀亞自己就會把皇位拱手讓給他了。
而事實確實與我們想象的也差不了多少。
傑尼作為一方勢力首領,先恭恭敬敬地對威廉25世國王,進行了正殿參拜、發誓效忠、王室洗禮等禮數。約翰當時也在皇城,他對傑尼能做到這些感到十分的欣慰。不過他的欣慰也沒持續幾天,三天後,奧斯陸皇城裏就變了天。
那一日,國王莫秀亞私下召見了傑尼。一場秘密會談持續了大約八個小時,八個小時後,奧斯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國王威廉25世—莫秀亞封傑尼為奧斯陸攝政王,從此,由他負責奧斯陸一切的軍政事務。威廉皇室從此退出政壇,他們讓出了所有的軍政大權。
不過,威廉皇室仍舊保留其國王身份與其尊貴的君主地位。也就是說,這就像現在的許多君主立憲製國家一樣。世襲的君主製度還在,而君主本身卻也在憲政體製的約束之下。
(說白了就是光有個名片,其實已經不管事兒了。)
另外,奧斯陸教會也被大批量的消除了軍權。精英侍衛軍整體並到了國王軍統治,國王軍最終指揮權隻在攝政王一人手裏。另外,各地方教會的精英守備也一並被削減了規模,除去必要的守備力量外,其他精英侍衛一律回到皇城,隻負責皇城的城防工作。
說到這裏我們會想。或許昏庸無能的莫秀亞國王,他的讓位並不會讓我們感到驚詫。可是強大的教會力量,也就這麼輕易的把權利都交給傑尼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傑尼在獲取攝政王王位之前,就已經有了一個新的身份。那身份不是別的,正是接替法裏納位置的奧斯陸教皇!
說來傑尼是怎麼當上教皇的?其實這一點兒都不困難。還記得藍琴灣之戰,維克多給蘇亞雷斯捎去的消息嗎?他說有一大群老百姓把皇城給圍了。他們都是被法裏納逼得賣兒賣女的窮人,他們在得知自己的孩子被法裏納殺害之後憤怒異常。他們在法裏納帶隊離開皇城的同時,義憤填膺的聚到了皇城周圍。所以教會迫於壓力,隻得把法裏納的教皇身份給廢除了。
但是,這其實隻是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傑尼在法裏納啟程之後,找了一些教會內部的人,他把這些人的情況都摸透了。
在摸透情況之後,傑尼派出了他格瓦戰隊中最精銳的力量。他們把教會會長的兒子給閹了;兩個副會長,一個把他老婆的腿給砍了,一個把他孫子的耳朵給切了。另外還有幾位教會要員,格瓦戰士們也都各自把他們本人所最重視的人的零部件兒給卸下去了一些。
當然這一切並沒有顯現出來是傑尼做的。隻是傑尼在回到皇城之後,他利用‘重生之血’,讓這些人都恢複了健康。那……你懂得~~~~後來傑尼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這個新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