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當的三萬五千韓兵隨抵擋不住楚將唐襄、劉襄的騎兵和楚軍都城衛軍的合擊,公孫衍見狀,正想分軍繞過襄陽城南麵,趕到城西北角增援韓當軍隊。無奈,鄂州侯的三萬輕裝楚軍已經到刁家池,離城南大橋僅七裏之遠。這時,軍士又來慌張來報:“從南漳方向開來的三萬楚軍已經到了尹集鄉,從隨州方向開來的三萬楚軍已到金家寨,二路楚軍正迅朝襄陽城奔來”。公孫衍聞報大驚,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再不走,自己的大軍便是走不了了。於是,公孫衍隨下令,八千魏軍騎兵列陣掩護,魏軍步兵迅渡過漢江,再不管韓當及其軍隊的死活了。
半個時過去了,韓當的三萬五千韓兵死的死,傷的傷,被唐襄、劉襄的騎兵和楚軍都城衛軍擊潰了,隻有韓當率著五千韓兵乘船逃過漢江,二萬五千韓軍被斬殺,另五千韓軍背靠漢江,走投無路,棄械投降。此時,公孫衍已率著三萬五千兵乘船逃過了漢江,鄂州侯的三萬楚軍也已趕到襄陽城南,唐蔑、劉襄的騎兵已掉頭向城南馳來。接著,唐蔑、劉襄的騎兵和鄂州侯的三萬楚軍隨向來不及渡江的二萬魏軍起攻擊,僅二十分鍾不到,魏軍被斬一萬二千名,三千名逃脫過漢江,五千名棄械投降。至此,曆時一的襄陽城守護戰結束,經打掃戰場,清理統計,楚軍相繼斬殺魏軍三萬七千名、俘虜五千名;斬殺韓軍四萬名,俘虜五千名,截獲戰馬一萬匹,盔甲兵器八萬七千套。楚軍先後陣亡二萬兵,但有一萬二千是新募兵勇,三千是鄂州侯的地方楚軍,五千是楚軍都城衛軍。這時,色將晚,襄陽城內,楚民丹食壺漿,慰勞楚軍將士。
這時,鄭王後立於昭明台,等候眾將來臨。一會,眾將均到昭明台向鄭王後請安。隻見劉襄跪下:“罪將丟失漢中,今又護駕來遲,請王後賜罪”。王後見狀,急忙拱身示扶:“大將軍何罪之有?快快請起話”。劉襄隨站起來流淚的:“漢中已丟失了二個半月,罪將的三萬兵隻剩此三千,至今未能收複漢中”。 鄭王後:“大將軍!本宮沒記錯吧!當初大王不是撥給你三萬馬軍、七萬步兵嗎?怎是三萬兵呢”?劉襄:“回王後!二月上旬,侯醜奉大將軍屈匄令,手持大王兵符,調走漢中二萬馬軍、五萬步軍到商南攻打秦軍”。接著,劉襄把漢中的事情經過向鄭王後作了述。
鄭王後聽了以後:“如此來,漢中之失,非你之過,你何罪之有?你怎知本宮在這呢”?劉襄:“回王後!十前,我率三千騎兵和山陽的二萬新募兵勇與安康的秦、蜀二萬軍隊戰於洵陽,雙方激戰了三,最終擊退了秦、蜀二萬軍隊的進攻,斬敵四千人,得戰馬五百匹,盔甲兵器四千套。隻因山陽的二萬新募兵勇未經嚴格訓練,野戰能力不及秦軍,死傷五千多。因此,我便駐紮在洵陽與安康的秦、蜀軍隊對峙。一邊令軍士操練兵陣,一邊命軍士打探南陽和商南消息,三前探馬來報,魏、韓二十萬軍隊已攻占鄧州、新野,昨黃昏探馬來報,魏、韓軍隊正在圍攻樊城,王後親率四萬都城衛軍步兵趕到襄陽。我想,一定是荊州無軍無將,形勢非常危急,才要王後親率衛兵前來,我知道,末將這三千騎兵縱然不能擊退魏、韓聯軍,但起碼可頂一萬步兵,保護王後安全,隨一早便率騎兵趕來”。 鄭王後聽了微笑:“大將軍忠勇可嘉”。劉襄:“稟王後!現襄陽之危已解,末將就此告辭,連夜趕回洵陽,防止秦、蜀軍隊來犯”。 鄭王後:“現色已晚,從穀城到洵陽山路崎嶇難走,夜間走山路很危險,你就在襄陽停留一晚,明早才動身回去”。
隻見唐蔑上前叩禮:“稟王後!因蜀軍攻我巴渝,末將駐軍已從宜昌先移至秭歸,後又移至巴東,故護衛來遲,請王後恕罪”。 鄭王後:“事出有因,大將軍不必介意”。一個半時後,唐蔑的三萬步兵和隨州的三萬新兵均趕到襄陽城。鄭王後隨連夜召集眾將前來議事:“魏、韓聯軍新敗,公孫衍、韓當均受傷在身,雖然逃過漢江,但已是驚弓之鳥。我料今夜公孫衍、韓當必在樊城,準備明早拔營,撤回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