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軍將:“將軍得也是!不過,庶長章的十萬秦軍就駐守在商洛,急切難以圖到,而且兩軍一打起來,勢必引起兩國大戰。是不是請示一下大王再作定奪。否則,大王要是怪罪下來,如何擔當哦”! 屈匄便從懷裏拿出楚懷王的兵符:“大王授我調動漢中軍隊的兵符,令我相機行事。明大王早已料到張儀、秦惠文王為緩兵之計而耍滑頭。現在大王已不在荊州都城,請示不到了,要是日後大王怪罪下來,由我一人承擔。何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有誰因此而抗命者,斬”!屈匄接著:“眾將聽令!各自回去做好攻城的戰鬥準備,三後便開始攻打少習關。侯將軍!你帶大王兵符到漢中調七萬大軍前來助戰,一切按計行事,不得有誤”! 眾將隨都各自得令去了。
侯醜帶著三十六名騎兵,從商南出,日夜兼程的趕往漢中。到了漢中,侯醜拜見鎮守漢中郡的楚國大將軍劉襄,隨向其明來意,並將楚懷王的兵符交與劉襄驗證。劉襄驗過兵符後,隨對侯醜:“大王的兵符,本將軍自當聽令。但是,漢中乃楚都西麵屏障,不容有失。我雖然有十萬軍隊,但是漢中郡有七百餘裏,分駐在漢中、安康兩地,每地才五萬兵。漢中有略陽、寧強、勉縣、南鄭、城固、西鄉、鎮巴七邑,安康也有石泉、漢陰、紫陽、旬陽、竹山、房縣、鄖西七邑,駐防兵力本來就不是很雄厚。屈將軍用大王兵符調走我一萬五千騎兵、五萬五千步兵,那麼,漢中郡便成了三萬軍了,以二萬楚軍守漢中,一萬楚軍守安康。一旦西麵的秦軍,南麵的蜀軍知我漢中兵薄,舉兵來犯,漢中的楚軍又如何應對?到時,漢中、安康七百裏地十四邑盡失,悔之晚矣”。
侯醜:“劉將軍放心!屈將軍了,隻是暫借將軍七萬兵,待屈將軍打敗秦軍,收回商於十五邑的六百裏地,便將軍隊如數歸還將軍”。劉襄:“我聽庶長章在商州有十萬秦軍,屈將軍若率軍攻打商洛,鹹陽秦軍必馳援,恐怕不是十、半個月能夠結束戰鬥。我是擔心在此期間,鹹陽一旦現漢中楚軍到了商邑,便會西出隴南,蜀軍就會北上廣元,襲取我漢中”。侯醜:“將軍可否在此期間,命漢中郡守招募兵勇,補充兵力。漢中郡有十四邑,半個月內募得五萬兵勇應該不成問題”。
劉襄:“這你就有所不知了,除非是秦、蜀聯兵進犯,漢中無兵或兵微,到了危在旦夕的緊要關頭,我這個大將軍才能招募兵勇,補充兵源。在平時,是不行的。否則,便是聚兵謀反的大罪,是要誅滅九族的”。侯醜:“既如此,我回去稟告屈將軍,讓其到時盡快將大軍回漢中,另我會派騎兵留意漢中情況,一旦現秦、蜀軍隊來犯,我便率二萬騎兵馳援,五萬步兵緊隨而來”。 劉襄聽了以後:“那就有勞侯將軍了”。
侯醜:“將軍客氣了,兵貴神,卑職就此告辭了”。 劉襄:“好!你拿我這個令牌,漢中的一萬騎兵、二萬步兵,給你帶走。我這就八百裏快馬傳令安康,你帶著這個令牌和漢中的三萬軍隊返回安康,安康的楚軍守將就會向你移交五千騎兵和三萬五千步兵”。侯醜隨拿著令牌,叩謝而去。
數後,侯醜率著漢中的一萬騎兵、二萬步兵迅返回安康。守護在安康的楚將早就奉劉襄的命令召集軍隊,在安康等候多時了。侯醜見過安康楚軍守將,問好過後,隨向他遞交劉襄的令牌,便率著在安康整裝待的五千騎兵和三萬五千步兵,連同從漢中前來的楚軍,一共是一萬五千騎兵、五萬五千步兵。侯醜大軍一出安康,便經旬陽、鄖西,迅趕回商南,合擊庶長章的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