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北渡黃河引蛇出洞,北製東打一統長江(2 / 2)

司馬淖滑、陳軫和上柱國昭陽:“奇招妙計!料人之意外,一步棋,連鎖三效應,全局都活了,就是北渡黃河的楚軍有點懸和有點險”。 昭睢:“楚軍北上渡河,韓、魏兩國的軍隊不攔截嗎”?鄭王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過,看似危險,實是安全。楚軍連同許昌、伊川駐軍共有六十萬之多,韓、魏兩國怎麼敢派軍隊攔截呢?何況韓、魏兩國之所以向秦軍屈服是迫於無奈,他們巴不得楚軍進擊,幫他們打退秦軍。安邑的秦軍大部分已經東出,在修魚一帶與齊軍對峙,無力回兵,等到鹹陽的秦軍到來,楚軍早已占駐濟源和曲沃了。楚軍一占駐濟源和曲沃後,便固守城池,不要與從鹹陽來援的秦軍主力決戰。須要記住的是,我們攻擊曲沃秦軍的目的是為了‘敲山震虎’和‘引蛇出洞’,並迫使秦國主動求和,而不是為了與秦國的軍隊決戰。為了避免東、西兩麵決戰,這一戰,我們的戰略方針是七個字:‘西結秦,北製東打’。也就是,西麵要與秦軍結好關係,北麵要遏製齊、韓、魏軍隊南下犯楚,東麵要一舉打掉越國,實現長江的大統一”。

楚懷王聽了:“誰願意率大軍北渡黃河、牽製秦軍,領此頭功”。隻見一人走出:“末將願往”! 楚懷王看去,原來是其堂弟熊彪,這一年,熊彪才十八歲,相貌堂堂,身高1.78米,也是使一支長槍,學的是正宗的楚家槍法,武藝群,臂力驚人,武功不在昭陽、昭睢之下。楚懷王:“你的武功寡人知道,隻是你太年輕,而且沒有帶過兵”。

隻聽鄭王後笑著:“自古英雄出少年!恭喜大王!賀喜大王”! 楚懷王聽了:“那好!本王便令司馬淖滑與你一同前往,點齊十萬精兵(三萬馬軍、七萬步軍)先行,於洛陽孟津(洛陽孟津縣)渡河。本王親率三十萬大軍隨後便到。你渡過黃河後,千萬不可戀戰,攻占濟原、曲沃後,固守城池,牽製安邑和修魚東、西二頭的秦軍,不要與秦軍主力決戰”。 熊彪:“末將謹聽司馬侯教悔,一定不負大王和王後的厚望”。 楚懷王接著對眾將:“寡人與昭睢、昭滑率領大軍三十萬(馬軍八萬、步軍二十二萬)北上函穀關”。 鄭王後笑:“大夫陳軫為人沉穩冷靜,可以跟你同行,這樣我才可以放心”。

楚懷王點點頭、接著對眾將:“屈原、唐蔑聽令!西蜀的軍隊南下沿著長江東出,屈原在黔中經營多年、地方熟悉,命屈原趕回黔中,率領五萬新募兵勇兼黔中郡守抗擊蜀軍,不得有誤。命唐蔑率十萬大軍(馬軍二萬、步軍八萬)紮於宜昌,以作後應。劉襄聽令!漢中郡是擔負著牽製秦、蜀二十萬大軍的重地,不可視。命劉襄率本部十萬大軍(三萬馬軍、七萬步軍)分駐於漢中(陝西漢中市)四萬、安康(陝西安康市)三萬和鄖西(現湖北鄖西縣)三萬,不得有誤!屈匄、屈莊聽令!武關乃秦軍東出的必經之路,命屈匄率十萬大軍(馬軍三萬、步軍七萬)駐紮於商南(現陝西商南縣),密切監視武關秦軍動向;屈莊率十萬地方新兵駐紮九江,嚴防越軍沿長江西上,不得有誤!昭陽、景奎、景翠聽令!昭陽率本部二十萬(馬軍五萬、步軍十五萬)守護徐州、泗上,嚴防齊軍南下;景奎率十萬大軍(馬軍三萬、步軍七萬)駐守許昌、襄陵(現河南睢縣)和方縣、葉縣;景翠率十萬大軍(馬軍二萬、步軍八萬)駐守南陽、襄樊,不得有誤”! 眾將隨都一一得令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