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鄭康莊內花容月貌,雙龍貫頂秋水伊人(2 / 2)

楚懷王:“哦!原來是這樣。詩曰:‘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若國公不嫌,本王願娶鄭袖為妻,不知你意如何”? 鄭寧公聽了大驚失色:“懷王乃當世英雄,霸主下,我是個無國之公,恐有不便”。楚懷王:“我是真心喜歡鄭袖的,國公何故推辭,莫非嫌我年紀大,還是其它緣故”? 鄭國公:“不是!不是!懷王正值英姿壯年,隻是我女兒從喜歡舞劍騎射,不懂得後宮禮數,不懂得讓人,你和她比劃過,也知我所非假,這樣,她到你後宮做,恐有不妥!恐有不妥”!楚懷王:“哦!是這個緣故呀!本王雖然娶過三個老婆,可至今隻有三個女兒,依然沒有兒子,沒過由誰來執掌後宮。本王之所以要娶鄭袖,就是有意要立鄭袖為王後,讓她統率後宮,母儀下。這樣,不是讓鄭袖到楚王宮做,又何來不妥了”?

鄭國公:“既如是,待我喚女出來,當麵問問,看她是否願意”。完,鄭寧公隨喚鄭袖出來,楚懷王對鄭袖:“鄭袖!本王喜歡你,想娶你為妻,你是否同意”? 鄭袖:“一切全憑阿爸作主,你可問我阿爸”。鄭國公:“女兒既然沒有反對,阿爸也就替你作主,許配懷王。從今往後,你就是懷王妻子,要盡妻子的責任,這是阿爸對你的最後要求”。 鄭袖:“女兒謹遵阿爸教誨”! 接著轉過頭對楚懷王:“懷王!我同意嫁給你,但不是現在。你可另擇吉日,行國禮,迎娶我過門”。 楚懷王高興地:“這個當然了,我還要詔告下呢”! 鄭袖:“你國事煩忙,還是先回去,處理國事要緊”。

楚懷王:“好!不過我真的不放心,去年底韓王向你提親被你拒絕,鄭康莊現在是韓國都城的管轄範圍,韓王在都城有二十萬軍隊,我又不能調動大軍到此駐防。萬一我走後,在我迎娶你之前,韓王派兵前來搶奪,那又怎辦?鄭康莊的家丁擋不住韓王的軍隊,到時鑄成大錯後悔就來不及了”。 鄭寧公對鄭袖:“女兒!懷王的擔憂不無道理,過年到現在,我也正是擔心此事,韓王什麼事都有可能做得出來”。 鄭袖聽後:“怕什麼?韓王敢來搶親,我帶家丁守不住就衝出去”! 楚懷王聽後,即令昭睢率一千騎兵守衛鄭康莊,並傳令許昌、禹州、古城、陘山等地的楚軍隨時做好保衛策應工作。

楚懷王回到楚都荊州後已是秋,一方麵整肅軍政紀律,另一方麵命人挑選吉日,詔告下諸侯:公元前18年春二月十五日(楚懷王十一年),楚懷王娶鄭寧公的女兒鄭袖為妻。這一年楚懷王是四十三歲,鄭袖才十六歲,二人年紀相差二十七歲,一位是下霸王,一位是紅粉巾幗,二人於鄭康莊相遇,一見鍾情。現在楚懷王行國婚大禮迎娶鄭袖,自然消息很快傳遍九州大地,在不同的諸侯國裏有不同的反響,尤其是齊、韓、魏、秦四國更甚。

先是齊國,齊王接到楚懷王喜帖請柬,隨對蘇秦等人:“楚懷王新婚,按道理和禮數來,鄭氏不過是楚懷王的老婆而已,況且鄭國早已滅國,如何行此盛大的國禮,莫非楚懷王想立鄭氏為王後”。 蘇秦:“鄭氏未過門先得寵,想必有過人處,一旦鄭氏成了楚國王後,勢必左右楚懷王的軍政大事,對齊國的爭霸事業有莫大關係”。齊王:“依你之見應如何處理才好呢”? 蘇秦:“大王可備國婚厚禮兩份,一份送鄭康莊鄭寧公處,鄭寧公見大王賀以國婚厚禮、必會對大王感恩銘德在心,這對鄭氏日後是否親齊有很大影響。一份送楚都楚懷王處,並派一重臣前去祝賀,敦促屈原要千方百計的拉攏住鄭氏”。 齊王:“好!這兩件事就交給你去辦,另有勞你代本王到鄭康莊和楚都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