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魏鞅聞秦孝公下詔,即砸鍋賣鐵,四處托人,得以進見秦孝公。衛鞅,本乃衛國人,為了名利,不惜出賣妻女祖宗,賣主求榮,臭名遠揚。先是托人拜見魏惠文王,為了討好魏王,斷絕衛籍,改姓魏名鞅,以示忠誠。當魏惠文王詳聽了魏鞅的所謂富國強兵之術後:“你可聞仁者無敵,義者無堅不摧”?隨不用魏鞅。魏鞅到了秦國,為了巴結秦人,又改姓為秦名為鞅,是為秦鞅。於是,秦孝公召見秦鞅,隨得以重用。因此,秦鞅開始變法修刑,對秦民施以種種慘不忍睹的酷刑。凶吏酷刑的結果隻能把秦民當成殺戳的工具,秦鞅的以交割人頭和掠地奪城而記軍功,表麵上秦軍很勇猛,但卻無一不是名利熏心,把頭顱當飯吃,滅絕人性。於是,秦國及其軍隊從此便贏得了虎狼之國、豺狼之師的稱號,這與秦孝公的所謂孝字號大相徑庭。但是,當真把人訓練變成惡狼就能無敵於下嗎?秦臣甘龍、杜摯不以為然,對秦孝公:“秦國要向東展,會盟諸侯,先應消除中原百姓對秦人的誤會,行大義於下,布德澤於萬民,取仁信於四海。這才是富國強兵之本。衛鞅之法,乃無君無父之術,等到秦國霸主下的時候也就到了強弩之末了”。秦孝公急功近利,遂不聽甘龍、杜摯等人的勸告。
楚宣王十六年,魏惠文王興兵南侵,與楚軍決戰於許昌之南和方、葉西北的禹州、古城,雙方投入兵力各二十萬軍,楚軍在許昌之南大敗魏師,韓哀侯出兵十萬幫助魏軍打擊楚師,楚宣王見狀,隨收兵退守方、葉,汝州、禹州、古城又被韓、魏軍隊所占領。衛鞅則乘此機會,率秦軍東進,與魏軍戰於河西,大敗魏軍於華陰,兵指潼關、韓城和安邑。這時,魏國因軍隊主力在許昌、禹州與楚師膠戰,華陰、河西的防守力量相對薄弱。魏惠文王聞訊,急從晉城、晉中調二十萬大軍進安邑,於韓城、潼關大敗秦鞅,擊退了秦軍的進攻。秦鞅隨率軍轉而南下,攻擊洛川的韓軍,拓地至商南以北。
楚宣王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4年,魏惠文王命大將軍龐涓率三十萬大軍伐趙伐齊,齊威王用孫臏退避減灶,示弱驕兵和聲東擊西之計,於馬陵大敗龐涓,三十萬魏軍幾乎殆盡。魏國因連年征戰,再經此一敗,隨元氣大傷,由盛轉衰。魏惠文王下霸主的地位已開始動搖,齊威王更是趾高氣揚,以為下霸主非他莫屬了。秦鞅則乘機率領二十萬秦軍東進打擊魏軍,意圖攻取魏國的河西之地,趙軍又乘機盡出邯鄲,南下攻取魏國的安陽。魏惠文王麵對齊、趙、秦三國的軍隊入侵,隨命大梁、濮陽魏軍迎戰齊師,魏公子卬率安邑、洛陽的二十萬魏軍迎戰秦鞅的二十萬秦軍,自己率軍迎戰邯鄲的趙軍。後因魏公子卬受衛鞅欺詐,兵敗河西華陰,隨向齊王割地求和,同時讓出安陽給趙國,以求罷兵言和。哎!魏國剛剛兵敗馬陵,死傷二十幾萬兵,現在又兵敗河西,損師十萬,國勢更是一年不如一年了。